当前位置:起跑线幼教网学习网小学语文教学教科版语文《童年的泥巴》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

《童年的泥巴》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

03-16 00:13:42  浏览次数:334次  栏目:教科版语文
标签:教科版语文课件,教科版语文教案, 《童年的泥巴》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http://www.qpx6.com

  
  1、童年的泥巴
  教材说明
  〔解题〕
  《童年的泥巴》是一篇怀念童年快乐生活的课文。泥巴,平平常常,普普通通,但对孩子们来说却是心中最爱。泥巴给孩子们带来了无尽的乐趣,那段风一样的日子,永远定格在记忆中。
  〔结构分析〕
  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二自然段),写梦回童年,怀念风一样的日子。
  第二部分(第三、四自然段),写放秋假,孩子们去西河滩捏泥人、泥物。
  第三部分(第五自然段),写孩子们饿了累了后,在河滩上备下野餐享用。
  第四部分(第六自然段),抒发对童年生活的无限眷恋之情。
  〔语意理解〕
  “这风一样的日子哟!”
  这是一个比喻句。童年的时光是美好的、短暂的,与自由自在、转瞬而逝的、春天的风儿颇有几分相似之处,这样作比,简洁、鲜活,表达了对童年时光的追念之意。
  “有蠢胖蠢胖的大肥猪、温和顺从的小绵羊、机灵乖巧的长耳兔,有笑眯眯的老爷爷、瘪瘪嘴的老奶奶、俊俏的新媳妇。”
  这段话是对所捏泥人、泥物的例举,第一个分句介绍泥物,第二个分句介绍泥人,一连串修饰词语的运用表现出作品特点突出,活灵活现。
  “一会儿,那边几个露着一排白牙的‘黑泥鳅’吹起了刚刚晒干的红泥哨儿,顿时,满河道回响起清亮亮、脆生生的童谣,为秋日沉寂的田野上平添了无限生机。”
  “黑泥鳅”指的是小伙伴。由于孩子们经常在外面玩耍,皮肤都晒黑了,像是河里的黑泥鳅,所以这里用“黑泥鳅”指代小伙伴。这段话写出了“三美”:白牙、黑皮肤、红泥哨儿,这是色彩之美;吹泥哨儿,童谣清亮亮、脆生生,这是声音之美;“为秋日沉寂的田野上平添了无限生机”,这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在水草丛中随便抓摸几把,总会有意料之中的收获———不是金闪闪的红鲤,就是黑亮亮的胡子鲇,要么捉了稻田里养得正肥的闸蟹、黄鳝。”
  “随便抓摸”“意料之中”“不是……就是”“要么”等词语说明河滩可食用的野生资源极为丰富,同时也表现了这些孩子们“野外生存”能力强,生活充满乐趣。
  “啊,童年的泥巴,那风一样的日子哟!”
  结尾句照应了题目和开篇部分“这风一样的日子哟”,抒发了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之情。
  〔写作特点〕
  1.首尾呼应。
  在开篇部分写“这风一样的日子哟”,结尾部分写“啊,童年的泥巴,那风一样的日子哟!”这是感情上的首尾呼应,使作者的情感得以充分的表达,同时,也使课文的脉络更为畅达,结构更加完美。
  2.承转自如。
  本文主要写了捏泥人、泥物和备野餐两个内容,中间用“饿了,累了,我们这些孩子自有妙法对付”加以衔接、过渡,使上下文内容承转自如,环环相扣。
  3.引用童谣。
  作者在课文中几次自然而然地引用捏泥人、泥物时唱的童谣,风趣幽默,烘托了课文的主题,增强了课文的感染力。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清课文条理,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热爱生活,开始感受“一切过去的都会成为美好的回忆”。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认识双线格内的9个字,会写田字格内的13个生字。
  〔教学难、重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

www.qpx6.com

风一样的日子”的意思。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或有关童年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2课时。
  〔操作要点〕
  1.读书指导。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课文中的插图或童谣、有关童年的歌曲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驰骋丰富的想象。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浅显易懂,因此,课堂上不需要做过多的讲解,而应放手让学生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强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质疑、讨论,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感悟。
  (4)扩展阅读,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阅读《孵小鸡》或《小学语文阅读资源(注音版)》中有关的文章,拓宽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积累内化。
  ⑴独立完成“自选词语”,还可以简单说说选这些词语的理由。
  ⑵抄写最喜欢的句子。
  3.识字写字。
  ⑴本课形声字较多,如“娘”“踩”“饿”“烤”等,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形旁表示字的意义,声旁标明字的读音,认读时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这个特点,提高识记效率。
  ⑵指导写字。
  盐:上下结构。下面是皿,不是血。
  烤:左右结构。右面不要多一横。
  4.练习。
  ⑴把自己搜集的童谣与同学交流。
  ⑵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完成仿写。
  我们一帮小小子、小丫头尽兴地捏呀捏,没多久,活灵活现的泥人、泥物就摆满了一大片河滩:有的、的、的,有的、的、
  的。
  ⑶用“不仅……还……”写出课文中孩子们喜欢的活动。
  资料
  〔童谣〕在儿童口头流传的歌谣。它简洁明快、幽默风趣、琅琅上口、童趣盎然,运用拟人、夸张、起兴、问答、比喻、排叙等手法,结构布局灵活多变,将知识寓于趣味之中,对儿童思想品德的形成、美好情感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中华民族语言美感的熏陶,乃至孩子开朗乐观的人格塑造都有潜移默化、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代的童谣又有了新的发展,有人为它谱曲,用它编操,以它作画,成为一种能诵能唱、能舞能练的作品,并且可以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传播。
  【我属“猫”】
  爸爸属虎本领高,说我属鼠胆子小。
  我听了,把头摇,连说明天我属“猫”,
  爷爷乐,奶奶笑,花猫对我“喵喵”叫。
  【五指歌】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
  老虎打不到,碰到小松鼠。
  松鼠有几个?让我数一数,
  数来又数去,一二三四五。
  【孙悟空打妖怪】
  唐僧骑马咚那个咚,后面跟着个孙悟空。
  孙悟空,跑得快,后面跟着个猪八戒。
  猪八戒,鼻子长,后面跟着个沙和尚。
  沙和尚,挑着箩,后面来了个老妖婆。
  老妖婆,真正坏,骗过唐僧和八戒。
  唐僧八戒真糊涂,是人是妖分不出。
  分不出,上了当,多亏孙悟空眼睛亮。
  眼睛亮,冒金光,高高举起金箍棒。
  金箍棒,有力量,妖魔鬼怪消灭光!
  【参考教案】
  1、童年的泥巴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首很好听的歌,(播

www.qpx6.com

课件《童年》:“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听到这首歌你会想到什么?(学生畅谈)
  2.现在我们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的课文。(板书课题:童年的泥巴)
  3.齐读课题,质疑:看到题目你有哪些问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遇到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2.同桌或前后桌互读互听,指出对方的不足,并根据对方的评价再读课文。
  3.把自己读得最满意的地方读给全班同学听。
  4.再读课文,理清条理,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⑴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⑵根据“捏泥人、泥物”和“备下野餐”两方面内容写两个句子,但不要写成段意,要抒情。试一试,看谁写得好。
  ⑶请把你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请同学帮助解答,然后小组推荐自己认为最有趣的问题在全班交流。
  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⑴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⑵分小组朗读,并派代表在班上读。
  ⑶班级赛读,评选班级“朗读能手”。
  2.质疑、讨论。
  ⑴课文中有哪两句话几乎是一样的?动笔画一画,读一读,想一想:这是不是重复了,说说你的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这风一样的日子哟!”和“啊,童年的泥巴,那风一样的日子哟!”的作用和内涵。)
  ⑵你能围绕课文的题目、插图,文中重点词句及标点等内容,提出一些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吗?

[1] [2]  下一页

,《童年的泥巴》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
《《童年的泥巴》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