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小板凳
教材说明
〔解题〕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他一生科研成果卓著,其中最著名的是他用实验证实了原子的存在,创立了相对论,并发展了普朗克提出的量子假说。而这样一个世界级的物理学家也并非天才,甚至小时候的他在某些方面却还要比别人差。本课写的就是爱因斯坦小时候做了三个很不像样的小板凳的故事。但是,爱因斯坦正是凭着做板凳的精神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科学领域的突破。
〔结构分析〕
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介绍爱因斯坦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写爱因斯坦小时候在手工课上做了三个板凳的故事。
〔语意理解〕
“快要下课了,有的交上用黏土捏成的鸭子,有的交上用碎布做成的洋娃娃,还有的交出用各种颜色的蜡捏成的水果,只有爱因斯坦什么也没交。”
这一段用一组排比句,引出手工课上同学们的成果,进而用对比的手法表现“只有”爱因斯坦什么也没交,说明爱因斯坦并不是天才,并且在做手工方面,他还要比其他同学差一些。
“他从桌子下面拿出两个更不像样的小板凳,解释道:‘这两个板凳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做的。交出的这个是第三次做的。虽然它还不能让人满意,可总比前两个要好些!’”
爱因斯坦的这段语言描写揭示出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不怕失败,百折不挠,认认真真地做,只要做便会有进步,便会一点一点接近成功。
“老师看了,很不高兴,摇着头说:‘世界上没有比这更难看的板凳了。’同学们都哄笑起来。”
“老师拿起三个小板凳端详了一会儿,又望望爱因斯坦,眼里露出赞许的目光。”
这两段文字是老师对三个板凳的不同反应的描写,前后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爱因斯坦认真的态度使老师从内心折服了。
〔写作特点〕
本课语言朴素,叙事清楚。选取典型事件表现人物性格品质。前后对比,互相映衬,使文章浑然一体且主题深刻。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爱因斯坦制作三个小板凳的故事,学习他不怕失败,认真踏实的精神品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9个生字。
〔教学难、重点〕
1体会爱因斯坦从小就具有不怕失败,认真踏实的品质,这是他以后成为科学家的主要原因。
2认识9个生字。
〔教学准备〕
字卡,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1课时。
〔阅读建议〕
本课教学以“自读自悟”为主。
1导入。
方式一:可用故事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喜欢故事吗?今天我们来读读《三个小板凳》这个故事,看看你会有什么收获。)
方式二:直接导入新课。
方式三:课前收集爱因斯坦的有关资料,上课伊始,交流资料,引出课题。
2自读感知。
(1)自读文前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读准字音。遇到生字和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达到正确、流利。
(3)指名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4)默读课文思考:从爱因斯坦小时候制作小板凳的故事中,找出他长大后能成为大科学家的原因。
3感情朗读,理解感悟。
(1)小组互动:讨论爱因斯坦长大后成为大科学
的原因。
(2)指名感情朗读课文第2、3自然段,体会爱因斯坦小时候就具有不怕失败,认真踏实的精神品质。
(3)练习讲这个故事。(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4进行表演,升华主题。
(1)分小组合作表演。
(2)师生评议。
5落实识字。
(1)出示含文后生字的文中词语,学生自由练读。
(2)学生互读互查。
(3)用字卡检查识字情况。
6推荐阅读。
收集科学家的故事,开一个故事会。
资料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物理学家,生于德国,1940年加入美国籍。在物理学多个领域均有重大贡献。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并在此基础上推广为广义相对论。他还提出光的量子概念,并用量子理论解释了光电效应、辐射过程和固体的比热。后期致力于相对论“统一场论”的建立,企图把电磁场和引力场统一起来。他对宇宙学说也有贡献。相对论的观念和方法对理论物理学的发展有极为深刻的影响。因他在理论物理学方面的贡献,特别是发现光电效应定律,他荣获了192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关分类
教科版语文 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