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起跑线幼教网学习网小学数学教学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教学片断与反思

——“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教学片断与反思

03-16 15:11:19  浏览次数:270次  栏目: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标签:一年级数学教学案例,数学教学案例范文, ——“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教学片断与反思,http://www.qpx6.com
  
  ——“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教学片断与反思
  作者:山东省青岛市四方区教体局教研室刘宗志
  片断
  一、情境导入
  师:(拿出一个装满矿泉水空瓶的纸箱)今天天气较热,学校为听课的老师准备一些矿泉水,买了4箱,每箱有12瓶,你能计算出一共有多少瓶水吗?
  生:12×4=48。
  师:噢,你算得很快,其他同学知道是怎样算出来的吗?(不少学生举手)这么多人都知道,这样吧,在小组里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然后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
  二、交流算法
  生1:4×12就是4个12相加,得48。
  生2:我是这样想的,10×4=40,2×4=8,40+8=48,所以4×12=48。
  师:大家同意他们的算法吗?(生:同意。)谁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停顿)谁能说说,第二位同学是怎样算的吗?
  生3:把12分成10和2,先用10×4=40,2×4=8,然后把40和8合起来就得48。
  师:这样解释可以吗?如果让你们用竖式计算你会吗?(不少学生摇头)试着用竖式算一算,或小组同学研究一下,看看用竖式该怎样计算。
  三、全班交流
  第一组至第四组的竖式:
  师:看来大家都动脑筋想办法了。这么多的算法,哪一种合适呢?
  生1:第一组的竖式太麻烦了,第二组的错啦,我们小组(第三组)的方法好。
  生2:第四组的方法也可以,只要把乘数4的位置换一下就可以了。
  生3:第一组的方法很好明白。(其他学生笑)
  师:看来同学们已有了自己的选择,下面就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一下3×21等于多少。
  反思
  一、谨慎地对待教材
  小学生,尤其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感受与兴趣,现实的、有趣的问题情境,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激发学习愿望。这节课上,教师从学生身边的环境出发,选择计算一共有多少瓶矿泉水的现实背景创设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材提供的情境相比,这样的情境现实性强了。但教材的情境是2只小猴各采14个桃,分一篮10个和一篮4个摆放,有利于启发学生的算法,理解竖式计算的程序。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在灵活使用教材的同时还要尊重教材,一味追求花样翻新可能会得不偿失。我们应把精力放在如何引导学生探索,进行有效学习等方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经历探索竖式计算方法的过程
  一般情况下,要求学生解决的问题应有适当的难度,问题处于班内大多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效果会比较好。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试着用竖式算一算,或小组同学研究一下,看看用竖式该怎样计算”对小学生而言有一定的挑战性,但教师让学生从已有知识基础出发,自主探索和体验,更好地理解了计算方法。事实上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太简单,学生体会不到探索、思考和讨论的价值,这样会影响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如果讨论的问题太难,学生经常不能取得成功,同样也会产生畏难情绪。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适合学生思考与合作学习的数学问题,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三、算法多样化,更要算法优化
  本节课,学生经过自己的探索与合作研究,找出了几种不同的笔算方法,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了一些丰富的数学学习经验。教师鼓励算法多样化,尊重了学生的差异,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发散性非常有益。但是,算法多样化不是形式上的越多越好,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反思,从中分析、辨别出简便的、有利于今后继续学习的最佳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多中选优,择优而用”的优化算法的能力。这节课,教师在引导学生归纳、整理、提升算法的关键时刻,以“看来同学们已有了自己的选择,下面就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3×21等于多少”这样的问题一带而过,没有帮助学生进行合理取舍,总结竖式计算的简便方法,形成数学能力。所以,算法要多样化,也要优化。
  ,——“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教学片断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