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起跑线幼教网学习网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学随笔小学语文论文_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再思考

小学语文论文_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再思考

03-15 20:18:35  浏览次数:223次  栏目: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标签:教师随笔,小学教师教学随笔, 小学语文论文_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再思考,http://www.qpx6.com
  二是“整体意识”,细密深入文本全局。教师既要以文本的词句为基点,又要整体关照,理清全文的架构与行文思路,感受作者的布局谋篇、语言表现手法与特色,还要关照作品的外部空间,如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相关事件、相关联的知识等。
  “超越文本”,就是要有“用课文教”而非“教课文”的意识。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着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文本学习是为学生的语言发展服务的,并不是语文教学的落脚点和归宿。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中感受语言内涵,揣摩语言规律,习得语言技巧,提升语言质量,才是我们应该去做的。
  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立足文本,更要跳出文本,利用文本培养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仍然以《西门豹治邺》的教学为例来谈。不少教师在执教这一课时教学的目标始终锁定在两点上:一是故事情节,二是人物形象,即通过故事情节的深入,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的触摸来感悟人物内心,挖掘突显人物特点,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在围绕“西门豹是个怎样的人”做文章。而特级教师张平南老师《西门豹治邺》一课的教学却让人耳目一新,下面是有关她课堂实录的其中一环节的概述(西门豹询问老大爷的部分):先是师问生答,充分回顾老大爷的话;接着生问师答,教师剔出每句话的总起句;最后比较师生的回答有什么不同,学生懂得了简要与详细的辨证关系。简要是为了让别人抓住要点,详细是为了让别人听明白。张老师跳出文本教文本,不被文本所局限,着眼点并不在于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上,而是学生的语言学习训练与发展上。因此,她教学的侧重点放在老大爷的回答上。因为老大爷的话先概括后详细,很有特色,可以帮助学生揣摩和积累语言规律。这样的定位,符合语文教学的要求,质朴而本色。
  3、强烈的训练意识
  上世纪xx年代,小语界曾经提出过一个响亮的口号:“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新课程改革初期,“训练课”的观点受到了激烈批评。但随着课改实验的日益深化,“训练”再次回归教学的视野。关于语文训练,张志公先生曾发表过精辟的见解。他认为,语文教学就是对学生进行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训练。新课标也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培养语文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语文实践则离不扎扎实实的训练。
  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认为,语文训练要讲究三个维度:理解、积累和表达,而语文训练的重点应在语言表达上。现在的阅读教学,许多老师采用“讲解式教学”或“感悟式教学”,追求的是以读懂文本背后的思想情感的深层感悟和人文精神的审美体验,仍然是以“理解”为重点的语文训练。以“理解”为重点的语文训练不符合儿童认知特点和现代语文学习规律,这一点已经为建国后xx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所证实。吴教授认为,以口语和书面语表达为训练重点,应是我国目前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②
  目前的阅读教学中,课堂大量的时间耗费在“理解”的训练上,致使用于说话和写作的训练时间明显不足。提倡阅读教学课以表达训练为重点,并不意味着取消阅读理解的训练,而是合理配置“理解”训练和“表达”训练的比例,增加口语和书面语言训练的时间。阅读课学生的收获大小,取决于教师所设计的语言表达活动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度。当前的语文教材,需要语文教师去揣摩、确定、添加训练内容,给教师阅读课设计表达训练活动带来诸多障碍,但教师如果提高了语文训练的意识,就能自觉地平衡阅读训练和表达训练的时间,并且持之以恒地以表达训练为重点开展教学。那么,就能创造出丰富多样、行之有效的表达训练方法,这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将会产生积极的效果。
  二、突破三个瓶颈
  1、由讲读感悟到质疑自学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让学生自己学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先生在全国小语会第八届学术年会的总结发言中再三强调:一定要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不自学不开讲,学生自己能读懂、学会的少讲或不讲。这番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就是“让学生自己学”。目前的阅读教学中,以“分析讲读”、“感悟体验”为主的课型普遍存在。绝大多数老师都是抓住一些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感悟课文,而较少关注学生在阅读中有什么问题,学生有什么自己的需要,有什么特殊的感受,学生很少有机会去质疑、表达。教师多数仍然是让学生为自己的教学设计服务,牵得多,放得少。“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并未得到真正体现。我们在上个世纪xx年代就开始强调自学,课标四大理念中的第三条就是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这一条我们做得很不够。因此,“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自学型、质疑型为主的课型应该成为今后我们阅读教学探讨的一个方向。
  引导学生自学,至少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对课文有个初步的整体把握;二是能提出不懂的或是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不仅有内容方面的还有语言形式方面的,如这里为什么用这个词语?这句话为什么这样写等。在引导学生输理出重点问题、主干问题后,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读自悟,讨论交流。
  2、由重视重点词句到关注整体篇章
  课标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课标第三学段也有这么一条具体的规定:“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这里提出的就是一个整体把握的要求。因此,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必须重视培养学生把握文章写作思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以及领悟文章中心思想等整体把握的能力。目前的阅读教学课堂上,语感的培养普遍得到了重视。很多教师能抓住重点词句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及思维训练,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重视引导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体验与情感熏陶,但往往忽略了整体把握篇章的教学,导致在细读文本时东一榔头西一斧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忽略甚至割裂了文章词句与篇章的内在联系。下面重点谈谈在教学中把握文章思路的问题。
  理清文章的思路在阅读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理清文章的思路是深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需要。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文章的思想感情不是直接披露的,而是循着作者的写作思路一步一步表达出来的。文章的思路是贯穿全文的思维线索。教学中抓住重点词句没有过错,但重点句段不是孤立存在的,必然有其他段落的衬托或铺垫。如果说文章思路有如串连珍珠的一条链子,那么重点词句则是这条链子上的一颗颗闪亮的珍珠。离开了文章思路,也就无“重点词句”可言了。其次,理清文章思路可以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和条理性。我们指导学生习作时强调既要“言之有物”,也要“言之有序”,而阅读教学中指导把握作者的思路、揣摩写作的顺序则有助于由读学写、读写结合,从而达到迁移运用的目的。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设计教路须以文章的思路为依据。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字韵》中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这句话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经验与规律。因此,语文教师要循着“遵路”与“入境”来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总的来说,基本的教学思路应该是“遵路”。遵循作者的写作思路,就是从整体入手,抓住重点词句熟读精思以后,再回归整体,体现“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思路。在教学中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二是在教学研读重点句段时要注意联系上下文或全文,揭示重点句段与全文的内在关系,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当然,根据文本的不同特点以及读写训练的实际需要,教师在教学思路的设计上也可以另辟蹊径。
  3、由重单篇教学到凸显学段特点
  阅读课教学目标的有效性,应该基于两个层面的体现:一是符合语文教学的整体目标性原则,即体现以读写训练为主,以语言的理解、运用学习为主。二是符合语文学习的阶段性,体现层次性。课标对语文教学的总目标、学段目标作了明确的规定,一册教材、一个单元的教学目标也有具体的要求。惟独具体到一篇课文的教学却没有明文规定相应的教学目标。这就造成单篇课文教学的目标模糊和混乱,教学内容上出现重复、累赘的现象出现。
  如何实现单篇课文教学的有效性,避免孤立、高耗、低效的教学呢?笔者认为,单篇教学目标的确立一定要牢牢凸显学段特点。课标对每个学段的读写训练重点的要求各有侧重,读写训练的重点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阶梯性原则进行安排,体现了由字到词、由词到句、由句到段、由段到篇的螺旋上升。单篇课文对于本身而言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但对于单元、整册教材而言又是“局部”。这个“局部”,必须服务于单元乃至整册教材、整个学段的学习。举个例子,广东省第七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深圳市福田区荔轩小学刘学金老师执教的《月球之谜》一课(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就很好地突出了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的学段特点。课标对第二学段(3、4年级)的阅读要求中有这么几条:“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刘老师紧扣课标要求,在《月球之谜》的教学中主要抓住两大点:一是牢牢地抓住词语教学,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二是牢牢地抓住学生提问,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扎实地培养质疑问难的能力。刘老师整节课以词语、句段教学为重点,以“皎洁、遐想、奥秘、奇异、费解”这六个词语的教学为线索,以点带面,巧妙地贯穿句段乃至整篇课文的教学,很好地体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教学思想。他通过让学生找出不理解的词语、板书不理解的词语、指导难写的词语、朗读重点词语、结合句子和生活积累理解词语的意义等多种形式,扎实而灵活地实现了词语教学的完美。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小学语文论文_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