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起跑线幼教网学习网小学数学教学小学数学教学案例“时、分的认识”教学片断与反思

“时、分的认识”教学片断与反思

03-16 15:10:53  浏览次数:896次  栏目: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标签:一年级数学教学案例,数学教学案例范文, “时、分的认识”教学片断与反思,http://www.qpx6.com
  
  “时、分的认识”教学片断与反思
  作者:宝应县泗水小学王兆正
  【教学片断】
  师:今天有很多老师到我们班听课。老师心情很激动,5点钟就起床了。你们呢?
  生1:我是7点起床的。
  生2:我是6点30分起床的。
  师:你们真棒,都能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起床的。你们是怎么知道这些时间的呢?
  生1:我是看闹钟的。
  生2:我是看手表的。
  生3:我是妈妈提醒的。
  师:(出示各种时刻)对,钟表是我们记时的工具,哪些同学能看出这些时刻?是怎样看出来的?
  引导学生逐一尝试读出4:00、8:40、9:05、11:50等时刻,在学生意见不同的时刻旁边画上“?”。(留待在后面处理)
  师:同学们已经能够凭生活经验来认识时间了,但钟面究竟是怎样表示时间的呢?现在我们就仔细地研究钟面,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各有什么作用。
  ……
  【反思】
  在多数教师的认识中,钟面的结构、时分的进率是教学看钟表及写时间的上位概念。教师一般按照教材“认识钟面结构——教学时、分——教学看钟表的方法及时间的写法”这一编排顺序进行教学,学生毫无思维障碍。这是;先原理、再认知的教法,这样的教法十分有利于知识的有效传递。可是,我又想到一个问题:我们的教学应该怎样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加以展开?引入环节的安排应平铺直叙还是应有点坡度并富有挑战性?国外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为了测试猴子的智商水平,实验人员在天花板千间的吊灯上挂了一串香蕉,并且打算安排人站在凳子上取香蕉做示范动作,看猴子需要几遍才能模仿成功。想不到的是,就在实验人员搬着凳子走到吊灯下面的时候,猴子一跃而起,跳向实验人员的肩膀,取下了香蕉。这个故事给我们一个启示:取到香蕉的起点不一定是凳子。在上述教学片断中,教师一开始就让学生去看时刻、认钟表,势必造成学生各种各样的“错误”甚至“混乱”。但正是有了“错误”乃至“混乱”的挑战,才能真正激发学生探究的需要,学生也能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出发,体会学习“时、分的认识”的价值。先经验、再原理的安排,能让学生借助已有经验去主动尝试和探索。
  教学中,如果安排过多的“凳子”,限制学生思维的力向,学生就会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感受不到思维的乐趣。我们需要思考并认真研究怎样有效地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开展教学。这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有效,更富有活力,也可以使课堂的“产出”获得增值。
  ,“时、分的认识”教学片断与反思
《“时、分的认识”教学片断与反思》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