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起跑线幼教网学习网小学数学教学小学数学教学案例《“比例的实际应用”活动课》教学案例

《“比例的实际应用”活动课》教学案例

07-06 02:57:26  浏览次数:364次  栏目: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标签:一年级数学教学案例,数学教学案例范文, 《“比例的实际应用”活动课》教学案例,http://www.qpx6.com
  
  “比例的实际应用”活动课设计
  一、设计意图
  通过测量目标物影子的长度来计算该目标物高度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能主动探索影子长度与目标物实际高度之间的比例关系,进一步提高学生用正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要点
  (1)本节课主要涉及到用正比例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倍比、归一等方法穿插其中,教学时要重视学生的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简单推理能力、动手动脑能力及团结协作精神。
  (3)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应用意识。
  三、活动准备
  1、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演示设备,木棒(或竹竿)、卷尺,记录有关数据的表格,如:测量对象
  短木棒
  长木棒
  我的身高
  实际高度
  影子长度
  测量时间
  测量地点
  2、课前准备: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课前合作将长木棒、短木棒、每人身高和影长同时测量出来并填到表格内,各组的测量地点、测量时间可以不同。
  四、活动过程
  (一)情境激趣。
  1、故事引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古埃及的金字塔吗?它是古埃及国王们的坟墓,雄伟、高大,很像我们汉字中的“金”字。作为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建成后,可谁也说不出它们的准确高度。2600多年前,埃及有个国王就想知道自己金字塔的高度,请了许多著名的数学家、学者都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同学们,你有办法帮这个国王解决这个难题吗?
  2、用多媒体演示“金字塔”,让学生体味到解决问题的艰难。
  3、继续故事。
  那么这个问题有没有解决呢?
  最后有个名叫法列士的学者帮助解决了这个问题。
  法列士选择了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在国王的亲自驾临下举行了测塔仪式。当时看热闹的人很多,太阳光给每个在场的人和巨大的金字塔投下长长的影子,他们静静地等着,当法列士确知他自己的影长等于身高时,他发出了测塔命令,助手们立即测出金字塔的阴影的长度,接着法列士十分准确地说出金字塔的高度是146.5米,当时在场的人都十分惊讶。
  4、分组讨论。
  同学们,你认为法列士测出金字塔的高度准确吗?是不是一定要等到影长等于身高时才可以测量塔的高度?
  5、小结。
  师:刚才同学们的讨论很热烈,大家一致公认法列士的方法好。今天老师想与大家来探讨一种比这更好的办法。
  师:聪明的同学们,你们愿不愿意开动脑筋,争取取得更大的成功。
  (二)主动探究
  1、联系生活,提出猜想。
  师:接下来我们首先来认识物体的影子。
  让学生讨论各种情况下的影子,如阳光下、月光下、灯光下的影子、水中的倒影等,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放映相应的图片。
  接着,出示这样一幅图画:父子俩迎着朝阳,走在乡间的小道上,身后投下一长一短两条影子。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影子与身高,有什么发现?(父亲个子高,影子就长;儿子个子短,影子就短)
  师:是不是影子长,物体的高度就一定高?(不一定,中午时,高的物体影子不一定比早晚时矮的物体的影子长)
  师:你能得出一个什么样的结论(或猜想)?
  生1:同一时间,高物体的影子长,矮物体的影子短。
  生2:同一时间,影子长度跟物体的高度可能成正比。
  2、分组汇报,验证猜想。
  (1)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表格。请你讲一下自己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测量的长度,测量的结果分别是多少。
  (2)各小组汇报测量数据(可能各不相同)。
  (3)为什么同样长的木棒大家量得的影长会不同?(因为各组测量的时间、地点可能不同,所以同样高度的直立木棒的影长也在发生变化)。
  (4)观察。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测得的三组数据,能不能看出影子长度与实际高度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5)学生分组观察、讨论得到:物体实际高度越高,它的影子就越长。并通过尝试计算,发现三组数据的和、差、积都不同,只有商(或倍数)相同。
  (6)问:商相同,在这里表示什么呢?(引导学生用倍数关系回答)
  师说明:同一时间,影子长度跟物体的高度应成正比例,说明我们前面的猜想完全正确。
  3、利用规律,巧解难题。
  (1)师:同学们已经发现了影长与物体高度之间的关系,你能不能利用这个关系再去测量一次金字塔的高度呢?
  (2)学生讨论,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逐步用多媒体演示下述过程:在金字塔旁垂直竖一根1米长的竹竿,同时量得竹竿的影长为0.8米,金字塔的影长为109.6米。根据以上数据,请学生分组算出金字塔的高度是多少米,说明前面法列士测量的高度对不对。看看哪组同学用的方法最多?
  (3)各组学生汇报本组的解题方法与思路。可能的方法有:
  方法1因为竹竿长度是其影长的1÷0.8倍,所以金字塔高度也是其影长的1÷0.8倍。
  列式为:109.6×(1÷0.8)
  方法2因为竹竿影长是其高度的0.8÷1倍,所以金字塔影长也是其高度的0.8÷1倍。
  列式为:109.6÷(0.8÷1)
  方法3因为金字塔影长是竹竿影长的(106.6÷0.8)倍,所以金字塔高度也是竹竿高度的(109.6÷0.8)倍。
  列式为:1×(109.6÷0.8)
  方法4因为竹竿影长是金字塔影长的0.8÷109.6倍,所以竹竿高度也是金字塔高度的0.8÷109.6倍。
  列式为:1÷(0.8÷109.6)
  方法5因为同一时间内物体的高度与影长成正比例,所以可用正比例关系来解答。
  设金字塔高x米。
  列式为:109.6:x=0.8:1或x:109.6=1:0.8。
  方法6……
  (4)指名学生汇报解题结果(137米)。
  同学们会提出疑问:我们计算出的结果是137米,而法列士的结果是146.5米,谁错了呢?
  师指出:同学们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古埃及最大的金字塔的高度原来的确是146.5米,经过几千年的风风雨雨,现在只剩下了137米,所以两个结果都正确!
  4、讨论方法,深化规律。
  (1)比较我们测量的方法与法列士的方法之间有没有共同点。(两种方法的实质是一样的,法列士要求身高与影长相等,相当于身高与影长的比是1:1)
  (2)比较哪种方法比较方便。(我们今天学习的方法比较方便,但法列士的方法更巧妙)
  (3)测量时,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如:同一时间,立的竹竿或木棒与地面一定要垂直)
  (4)比较哪种方法更精确,有没有办法把它的精确度提高。(由于需计算影长与身高的比,法列士的方法比我们的方法可能精确度高些,但如果早晚测量,影长大于身高时,测出的数值计算后精确度可能更高些。但不管何时测量,方法一定要正确,否则数值就不准确)
  (三)深入实践
  下面,我们就用今天掌握的方法,到操场上任选一个目标物,如旗杆、篮球架等,测量出它的影长,算出它的实际高度来。
  各小组汇报测量及计算结果,允许有小小的误差,若出入较大,帮助查找错误原因。
  (四)活动小结。
  同学们真不简单,不仅用多种方法巧妙地测算建筑物的高度,而且也帮古埃及国王再次验证了他金字塔的高度,如果你也生活在那个时代,你一定也会是个名扬四海的数学家。
  五、课后延伸
  课后大家有没有信心独立完成一项高大建筑物的测量任务呢?希望你测量时注意进一步提高测量的精确度。
  ,《“比例的实际应用”活动课》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