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起跑线幼教网学习网小学数学教学小学数学教学随笔追寻富有内涵的教学设计

追寻富有内涵的教学设计

03-16 14:52:21  浏览次数:169次  栏目:小学数学教学随笔
标签:一年级数学教学随笔,五年级数学教学随笔, 追寻富有内涵的教学设计,http://www.qpx6.com

  
  如何使自己的教学设计既有创意,又富有深刻的内涵,是我一直孜孜以求的。下面,笔者结合执教的“认识分米和毫米”一课的若干教学片断,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师:我们已经知道1分米就是10厘米。你能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吗?
  学生自由画,随后交流。
  生:我从0厘米画到10厘米,这段的长度就是1分米。
  师:画的不错。不过,老师手中的尺子没有0厘米的刻度,你还能用它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吗?
  生:只要从1厘米画到11厘米就行了。
  生:或者从2厘米画到12厘米也行。
  师:那么,如果从12厘米处开始画,怎样才能画出1分米?
  生:可以从12厘米画到22厘米处。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见无人应答)这是从前往后画,那还可以……
  生:从后往前画,画到2厘米的地方就行了。
  师:同学们想出的方法各不相同,但为什么画出的线段都长1分米?
  生:因为几种方法都画出了10厘米长的线段,而10厘米就是1分米。
  “画1分米”这一片断分几个层次推进:首先教学从0厘米画到10厘米,这是大多数学生都能很快做到的。但教师没有停留于此,而是继续引导学生思考:没有0刻度的情况下,怎样利用直尺画出1分米,从而使学生的思路突破常规,创造性思维得到适宜的发展。当然,仅到此还不够,既然能“从前往后量”,当然还可以“从后往前量”,如此,学生的思维才可能更灵活。教师最后的追问也很有价值,画法不同,起点与终点也不相同,存异的基础上,教师的目的在于求同,在于引导学生深刻领悟到:不管怎样画,只要能画出10厘米的线段,那它就一定长1分米。学生的思维到此已从特殊走向一般,从具体走向抽象。
  师:(贴出1分米长的胶带)估计一下,黑板上的胶带长多少?
  生:1分米。
  师:(用1分米的彩条验证)好眼力!(在1分米下面对齐贴出2分米长的胶带)这根呢?
  生:2分米。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下面的胶带看上去是上面的2倍长。
  师:(验证后,随即贴出5分米长的胶带)这根又会长多少分米呢?
  学生有说4分米的,有说5分米的。教师验证后告知准确结果:5分米。随即又贴出10分米长的胶带。
  师:这根呢?你们又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交流。(略)
  师:老师这儿正好有根米尺,让咱们再来比一比。(教师把米尺放在10分米胶带的下方)你发现了什么?
  生:它们一样长。
  生:1米其实就等于10分米。
  本段设计中,笔者试图体现如下几个教学意图:一开始出示1分米长的胶带让学生目测,旨在强化1分米长度的表象。随后出示2分米、5分米长的胶带,则可以让学生在目测与比较中进一步加深对1分米及其他不同长度的认识,积累一定的活动经验,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初步的推理和估测能力。最终,10分米与1米之间关系的建构,则让这一教学片断的意义和价值获得再次提升。
  在认识1分米后,教师出示如下填空题:
  教室的门大约高2();文具盒大约长18();课桌的高大约是7();小蚂蚁身长大约5()。
  学生顺利填完前三个单位后,第四题产生了分歧:有的填“厘米”,有的填“毫米”。笔者没有直接判定答案的对错,而是先引导学生思考。
  师:你能用手比划一下小蚂蚁的身体大概有多长吗?(学生操作)再比比5厘米有多长?(学生马上把拇指和食指张开至5厘米的样子)那你觉得这里填厘米合适吗?(不合适)那该用什么作单位呢?
  生:毫米。
  师:小蚂蚁的身体很短,还不到1厘米,所以需要用到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这就是毫米。那你们知道1毫米究竟有多长吗?
  ……
  这一环节看似在进行巩固练习,然而,填写单位的过程中,问题的实际意义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发生矛盾冲突,为新知教学创造了一个适宜的增长点。尤其是,教师特意没有直接作出判断,而是先让学生通过比划感受这里可能需要一个更小的单位来度量,从而自然过渡到毫米这一新知上来。
  

,追寻富有内涵的教学设计
《追寻富有内涵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