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教师

03-16 14:52:07  浏览次数:259次  栏目:小学数学教学随笔
标签:一年级数学教学随笔,五年级数学教学随笔, 两种教师,http://www.qpx6.com

  
  在我们的生命中,都有一段教育历程,因此或多或少总要接触一些教师,总是有些对教师的评价或区分。根据一般的说法,教师有匠师、经师、人师、儒师、哲师之别,也有驯狮型、娱乐型、浪漫型之分。不过在我看来,“高谈阔论”与“循循善诱”是两种十分典型而对立的教师类型。
  从教师的授课方式与口才来看,我们感到有些教师习惯于一言堂,而且口齿伶俐,能说会道,俨然一个演讲高手。对于这种教师,我们可以称之为“高谈阔论”型。当然“高谈阔论”这个词似乎还有某种肯定的成分在,在一定的场合还可以看作一个褒义词加以使用,形容一个人的讲演风度之高,甚至含有博学的意味,绝不像“夸夸其谈”那样容易让人想到只会空谈,不切实际。然而,在给我们的影响方面,它同样不理想,因为离开教师之后我们对其印象仅仅是“能说会道”之类,此外找不到留给我们的好处。我们容易把这种教师所教的东西,甚至连同教师本人忘的精光。
  与之不同,有些教师虽然不搞一言堂,个人讲的很少,看不出有多高的演讲口才,但是善于出题,用一个个题目让我们即刻想去,然而又有意识地让我们把自己的所想痛快地无拘无束地表达出来。也许我们说不到点子上去,可是教师还是要求我们尽量再尽量地多想想,或向别的方向想想。我们表达结束了,这时教师的话来了,它评论我们思考的角度、深度,甚至表达的方式与词语,要求我们重新去想一想,说一说。一堂课就是这样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翻来覆去地“想”完了。对于这种教师,我们可以赞之曰“循循善诱”型。“循循善诱”这个词的根本意思是,善于不紧不慢地启发诱导。从这种教师那里,我们学会了许多,不仅仅对书本知识有深刻认识,而且能自己想问题,养成了思维的方式与习惯。当我们离开教师之后,书本知识也可能很快忘却了,然而不会忘却的是思维的方式与习惯,因为它们生存在我们的灵魂深处,成为了我们生存方式的一部分。不仅如此,我们还总是感念这种教师。
  如果我们转换一下观察角度,从教师的社会角色,从学校教育的目的,以及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看,我们肯定都会主张教师应该成为“循循善诱”型,肯定都会主张教师在课堂上放弃“高谈阔论”的风格。因为学校教育的旨趣不在教师的表现,而是学生的发展。然而,要想那些“高谈阔论”惯了的教师发生改变,养成启发诱导的风格,事实上又不是轻而易举的。因此我们需要首先挖掘一下两种教师存在的根源,然后才好对症下药。
  我们以为,之所以有两种类型存在,不仅是教师本人接受的教育方式造成的,而且更主要的是教师本人的观念和心理影响造成的。具体分析这些原因,对于教师的健康成长,对于教育方式的改变应该是大有裨益的。
  教师高谈阔论的一个原因是不相信学生,怀疑他们的自学能力。他们认为只有讲得多,讲得细,讲得深,讲得透,学生才能学得多,学得全,学得深,学得透,最后才可能考得好;认为“多讲是负责的表现,多讲总比少讲好”。因此他们的法宝是“找知识点,不留任何一个死角”;“详细讲解,不用学生操心”;“地摊式检测,考尽所有题型”。
  害怕讲少了领导听课通不过,是教师高谈阔论的另一个原因。以往学校领导评课,总的是看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如何——“讲的多”意味着教师充分利用了课堂教学时间;“讲的详细”意味着教师负责任;“讲的流利”意味着教师的口语能力合格;“讲的生动”意味着教师的水平高。教师们揣摩评课人的上述标准,于是就把课堂教学变成了真正的“讲课”。所谓的教师“独白”、“一言堂”、“满堂灌”也是势所必然了。
  第三个原因是教师急于求成。他们害怕让学生探索、思考、发现会“浪费”时间,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他们知道,教学时间是固定的,教科书上的东西一学期必须讲完,否则不但学校不答应,学生不答应,就是考试也通不过!因此,为了赶进度,在期末考试来临之前,就应把教材讲完,最好能留点复习的时间。到了高中,这种时间安排就显得特别重要,三年的功课一定得提前一个学期甚至一个学年结束,剩下的时间准备各种各样的模拟考试。这样,一切似乎全凭教师“讲”的功夫!这样,教师成为“高谈阔论”型也就顺理成章了。
  第四个原因是教师因循守旧,缺乏探索新教法的功夫。大概教师是习惯于照本宣科一言堂的,因为课堂中的一切都可以在课前准备好,一切都可以写在教案中,它避免了学生可能提出的任何问题,减少了学生造成麻烦的机会。同时,这种讲课的方式比较容易掌控,一切都能按部就班,井井有条,完全不必去思考什么新的教学方法。这种惰性“成就”了“高谈阔论”的教师。
  与上述情况大相径庭的,正是教师所以能“循循善诱”的根本原因。这应该不难理解,故不必赘述。而教师们要想改变“高谈阔论”的习惯,办法也是不言而喻的。重要的问题是,“循循善诱”型的教师是如何启发诱导的?探究其中的奥秘一直是教育家的愿望和教育学者的任务,也是下文的旨趣。简单地说,“循循善诱”型的教师启发诱导方面的特点是:长于“三问三导”。
  “循循善诱”型的教师首先善于设置问题(简称“设问”)。例如这种教师为了总结学习内容,会设置问题:读罢全文,你觉得它谈至哪些问题?其中主要的是什么?例如教师为了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会设置问题:这句话如何理解?这段课文的意思是什么?例如教师为了引起学生注意两类事物的异同,会设置问题:分数与分式的运算规则有哪些相同点,哪些不同点?此外,教师为了引起学生注意,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为了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等都会设置问题。其次善于反问。当学生对教师设置的问题作出回答之后,教师再就学生回答中的问题加以发问。这就是反问。反问的目的在于抓住学生的错误回答中的症结进行反问,引起学生反省,及时发现错误,找出原因。反问的另一目的是为了强化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如“真是这样吗?”第三是善于追问。当学生回答问题犹豫不决、没有把握时,教师可采用追问的形式。如“你回答的准确吗?理由是什么?还有没有补充?”如此等等。
  “循循善诱”型的教师还长于诱导、疏导和指导。这种教师善于通过提出疑难问题、设置前进障碍、创造故事悬念、讲述奇闻趣事、利用诗词谜语歌谣等手段,激发学生求知兴趣,自觉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获得智慧。教师的这种激趣引导的功夫就是诱导。而疏导是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出现“卡壳”时,教师予以疏通点拨,使学生茅塞顿开,恍然领悟。教师往往是通过启发学生温故旧知、铺路搭桥、比较归纳等手段疏导学生困惑的,教师因为站得高看得远,对学生的学习可以加以指点教导,即为指导。指导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探究学习。教师往往通过专题或结合学科课程渗透的方式,给学生示范,让学生尝试,交流讨论,自我反思,指点学生获得教益。
  这样,我们既明了了两种教师的长短,又洞悉了其中的原由,更懂得了循循善诱的教师那并不神秘的功夫。笔者期望抛砖引玉,引发读者对教师及其教学方式问题做更多的认识和评判。
  

,两种教师
《两种教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