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当初怎样学走路的情景,已经完全记不得了;怎样教导自己的孩子学走路的情况,也已经随着年岁的增长而逐渐模糊了;但是看个别家长教导小孩子学步,却是越看越想看,越看越有趣,因为它使我想到了作文教学。
您看那小孩子初学走路时,无不是蹒蹒跚跚,歪歪倒倒,双脚似重千钧难提,双手总想抓挠依靠;年轻的父母以及双方的老人,无不是双手护持、满脸含笑、满心期待、满口诱导,并站在恰好的距离上等待孩子跨出那历史性的第一步——有没有哪一位家长在此之前喋喋不休地训导孩子说:你应该如何走?不应该如何走、左手如何摆右手如何放、脚下如何稳重身体如何平衡的?
——初学写作,不要过多地“指导”怎么审题、怎么立意、怎么构思、怎么选材、怎么布局、怎么开头、怎么结尾、怎么过渡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学生能够做到有话想说并且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到书面上,就是老师和家长们在这个时期所期待的最大的成功!
当孩子跨出那历史性的第一步之后,家长们无不欢欣鼓舞,喜笑颜开,恩爱有加,夸奖并至——有没有哪一位家长在这个时候疾言厉色地指责孩子不该先抬这只脚而该先抬那只脚、步子不稳当脚下不扎实、手脚不协调身体不平衡等等问题的?
——写出来第一篇之后,不要指责他写的这也不行,那也不好,如果这样,他哪里还敢再继续写下去呀?正像其反,恰恰需要您大力夸奖他的好,或字体美观,或书面干净,或标点正确,或观察仔细,或用词恰切,或句子通顺,或描写形象,或叙述生动,如此等等。
孩子迈出了第一步,有了经验,自然就会再迈第二步,接下来就会有第三步第四步……哪怕是他第一步没走好摔倒了,也还是要更加耐心更加细致地引导他护持他鼓励他,使他能够坚定信心继续走下去,一直到比原来走得更好——有没有哪一位家长因为孩子学步之初走得太不象样而大声呵斥,大加责备的?
——学生得到了一次鼓励,必然信心大增,写下去的兴趣和愿望不知不觉地就油然而生了。写得多了,悟性自然增加:怎样写得好,怎样写得不好,哪儿写得好,哪儿写得不好,经验教训就会越积越多,这样再反过来指导自己的作文,怎么不会进步呢?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经常反思和规范自己的作文教学:
第一,在开学之初就把本学期要做的作文训练计划告诉给学生,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并有意识地去安排寻找搜集有关素材资料。做到这一点并不难,现行课本上都有具体的安排——只要事先看一看并且列出一张表格来,就能做到一目了然了。
第二,在第一次作文时,就教会学生留下扉页,编排目录,认真誊写每一篇作文,并且给自己的作文本取一个自己喜欢的名字,如“春花”“芳草”“学步”“未来”等等。写完这个本子,就是一部作文选,谁还不认真地对待这个学期的作文呀?
第三,在每一次作文训练中都能教会学生观察事物搜集资料素材的方法,比如要写集体活动之类的作文,事先组织一次联欢会,要求大家注意观察选取最出色的自己又最熟悉的节目并进行描写,并且事先写出自己表演节目的名称、特点等等给大家交流;要写游记之类的作文,事先组织一次旅游,要求大家注意观察描写景物特点,有条件的时候拍下照片录下过程,以便回来之后放到大屏幕上再次观察细细品味。这样,同学们不仅能够做到有“米”下锅,而且还能够学会自己主动地找“米”下锅。“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一旦有了米呢,相信再笨的人也不会饿肚子了。
第四,在每一次作文训练中,都能让学生说自己的话,或者先思考讨论再理清思路,或者先列提纲打草稿然后交流改进,让学生既
到有“自己”的话要说,又能够从同学那里得到教益。设法避免先念一篇好文章然后让学生依样画葫芦的简单做法,这样只能产生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千口一腔的效果。
第五,在每一次作文后,都能够及时评讲,尽量让作者自己谈谈这次作文的思路过程得失利弊,让别人指出他的主要优点——看别人多看优点,看自己多看缺点,然后再写一篇“后记”,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
第六,在每一次作文后,都能够给学生留下交流讨论互相传看学习的时间,以便互相切磋,共同提高。
第七,对同学们自认的和公认的好作文,要求及时地誊写下来,留作以后的学弟学妹们看;同时,编排本班的作文小报,或是作文选,贴在墙上或是发给学生,让他们具有成就感;再有好的,推荐给报纸杂志,推荐参加作文竞赛,一旦在正规的报纸杂志上发表了或是在作文竞赛中获奖了,再让他们现身说法,将会收到一马争先万马奔腾之效。现在有了博客、圈子之类的方便条件,更是学生们用武的好地方,以文会友、交流切磋,将会使他们得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好结果。
第八,到学期末,举办一次展览,把同学们的资料素材笔记本、作文本、班级的小报、选刊、发表文章的报纸杂志、获奖的文件证书、稿费通知单复印件等等一一陈列,并邀请同学们的家长亲临现场,从而对本学期的作文教学作一个总结回顾,给家长们作一个汇报。这对于展示同学们的作文成果、鼓舞同学们的作文信心、密切家校联系、深化家庭教育、改进家庭关系等等,具有极大的积极作用。
请大家都来像家长关注自己的小孩子学走第一步那样地来关注同学们的作文成长!
相关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