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起跑线幼教网学习网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学随笔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当学生的解读与教参不同时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当学生的解读与教参不同时

03-15 20:15:42  浏览次数:240次  栏目: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标签:教师随笔,小学教师教学随笔,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当学生的解读与教参不同时,http://www.qpx6.com

  
  在语文教学中,有时会出现学生对课文的解读与教参上不同的现象。此时,教师表现如何,忧之还是喜之?肯定还是否定?尽管新课程改革鼓励学生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可由于种种原因,教师仍不敢放开手脚任由学生质疑。
  中学时学莫泊桑《项链》一课,在分析马蒂尔德形象时,老师引导我们归纳为:“爱慕虚荣,并为其虚荣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总之,她是以反面人物出现,无一优点。可在上课时,我却认为,马蒂尔德是一个爱美的女子,发现自己认为是天价的项链丢失,面对那足以使她家破人亡的三万六千法郎赔款,她没有绝望,没有逃避,没有向女友卑躬屈膝,更没有去买假的项链行骗,而是毅然承担起偿还巨债的重任,她毅然辞退女仆,自己承担起所有的粗重家务;她放下之前养成的女性的自尊,用整整十年的奋斗,固守着做人的基本道德,表现出对朋友极端的忠诚和负责任。这是一种担当。当我在课堂上说出自己的观点时,全班哄地笑了,老师无可奈何地看着我说:“看来,你根本没理解这篇课文。”
  后来,当我也成了一个老师时,无意在一本教育杂志上见到一篇为马蒂尔德“平反”的文章。作者对马蒂尔德进行了盛赞,其中竟有不少见解就是我高中时的见解,在遇到知己后的喜悦中,我也有些辛酸。
  如今的我,能理解当时老师的作法。考试如考分析人物形象,我那背离教参的答案肯定会得零分。虽然新课改提倡学生要学会质疑,但对于名著名篇的分析,由于有权威专家的解读在先,在试卷批改时,背离教参的解读要得到评卷老师的肯定很不容易,特别是在升学统一阅卷时,由于时间仓促,老师不可能花太多时间去分析“另类答案”。所以,要保障成绩的稳定,保守的做法就是用教参引路。
  在我工作中,也遇到学生的解读与教参不同的现象。小学三年级《南辕北辙》这课有这样一道练习题:“文中这人能达到目的地吗?为什么?这说明了什么道理?”教参中就说了:“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是不能达到目的的。”
  显而易见,依这一指导思想就要回答这人是达不到目的,否则是推不出这成语寓意的。可我班就有几个学生这样回答:“能达到目的,因为地球是圆的。”还大胆推出“条条大路通罗马”,虽然方向错了,但多费点时间,还是可以达到目的的这一观点。同一成语,有了不同的解读。
  在评讲这题时,我肯定了学生知识的广泛和肯动脑筋,并告诉学生,写这成语时人们还不知地球是圆的,所以成语的原义就是指:行动和目的相反。但随着人们对自然的了解,许多成语可以有新的理解。比如班上这几个同学的理解。同时,我也讲到了现在有争议的成语,如:开卷有益,愚公移山,铁杵磨针等成语,现在人们也有了新的看法。这如同“横看成岭侧成峰”一样,同一件事,从不同方面去看,可得出不同的结论。课堂上,学生听得很专心,也很兴奋。特别是得到肯定的学生,眼睛里满是喜悦。
  这样教学,不是刻意要背离教参,而是认为:虽然教参凝聚了不少教育工作者的经验,教师不可不看,但不可把它当作拐杖,如果过度依赖,上课就是把教参内容灌输给学生,学生会失去自我思考能力,可能学生善背善记,但独立创新能力会减弱。教师要把书教好,自己就要突破思想上无形的框,去接纳各种言之有理的思想。
  当学生的解读同教参上不同,教师不要认为这是偏颇,如果孩子能言之有理,这种解读便是一种智慧。

  作者:陈剑
  单位:四川省叙永县两河中心校
  来源:教育导报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当学生的解读与教参不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