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起跑线幼教网学习网小学数学教学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断与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断与反思

06-15 04:30:41  浏览次数:559次  栏目: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标签:一年级数学教学案例,数学教学案例范文,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断与反思,http://www.qpx6.com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断与反思
  《纲要》第三条明确规定:“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义务教育课程应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我在《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中,本着为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而教的观点,收到了比较显著的效果。现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片断编制如下:
  一、导入:分饼
  师:十月一日是我们祖国的生日,每年的这个月还会遇上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小朋友,中秋节你会吃到什么?
  生:月饼。
  师:我也给大家带来一个大饼(出示一块大大的“纸”月饼),这月饼里可有学问了,老师先向小朋友提个问题:有4块这样的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得到几个月饼?你们用击掌的方法告诉大家,好不好?
  生:好!
  师:预备――开始!
  生:“啪!啪!”(教师附和着)。
  师:有1块这样的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得到几个月饼?(预备――开始!)。(学生们被问“将”了,教室里一片寂静,只有几个学生做着“欲拍而不合”、“单掌切手背”等好玩的动作,但我没“放过”这几位学生,找了其中的两位,要他俩说说所表示的意思)。
  生:(欲拍而不合者)拍一下表示一个月饼,我这样表示半个月饼。
  生(“单掌切手臂者”)拍一下表示一个月饼,我的手势表示从一个月饼的中间切开。
  师:小朋友们,你们能不能用自己喜欢的办法,画画表示“一半”的意思?谁愿意在黑板上画画?
  教室里立刻热闹了起来,同学们跃跃欲试,有的接过老师手中的粉笔跑到黑板前画图、写字,我认真地看着同学们板书,不一会儿,学生们心中的一半渐渐在黑板上呈现出来:
  然后请同学们一一介绍自己的表示方法,并解释每种方法的含义。
  二、认识二分之一()
  师:老师再拿那块“纸”月饼指名学生从中间画一条线,表示切成了2份,比一比,两块的大小怎么样?
  生:通过重合比较,得出两块一样大。
  师:这个小朋友是怎样分的?
  生:平均分(异口同声)。
  师:(把分开的月饼贴在黑板上)问:这个小朋友从中间切开,也就是把这个月饼平均分成了――(生:2份),这样的一份也就是――(生:一半),怎样表示呢?
  生:在黑板上写出了
  师:说一说它所表示的意义。
  生:就是把一个1分成两份,一份就是二分之一。
  师:你在哪里见过,是谁告诉你的?
  生:上音乐课的时候,音乐教师说过几分之几拍……
  师:现在我们来看看“”是什么意思,你们把手拿出来,我们一起说说看。
  在老师的手势和语言的引导下,学生开始说:这是一块月饼,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这样的一块就是二分之一(师追问:谁的二分之一?生:一块月饼的二分之一)。
  师:再说一遍。
  师:大家知道了是什么意思,那知道怎么写,这样写所表示的意义吗?
  教师示范,边写边解读:“―”表示平均分,“2”表示把月饼平均分成2份,“1”表示这样的1份。整个数读作“二分之一”。
  师: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生:知道。
  师:老师先告诉大家,是一个数(语词加重),在数的大家庭里又多了一个新朋友,叫做――(生:分数)。谁的书法好,请把“分数”这两个字写在黑板上。
  师:我现在要和大家商量商量,刚才你们在黑板上画的,都表示把这个物体平均分成两份,“一半”表示这样的一份。如果你认为这个分数能表示“一半”的意思,就可以擦掉你画的。如果你认为你的表现方法更好,也可以保留。很多同学擦掉了自己的表示方法,最后只留下了φ。老师给予保留。
  反思:
  本节课的成功在于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一教学新理念,“为发展而教”是课堂中最大的“亮点”。
  一、巧选素材,启发学生亲近数学。《数学课程标准》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着眼于学生的终生学习愿望和能力这一理念提出数学课程要“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识的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这也是我们灵活选取现实素材,用“生活化”和“经验化“的方式呈现数学知识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在本节课中,我在数学选材与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发展学生的数学意识方面下了功夫。课始我巧妙的选取“中秋节分月饼”这一时令性的生活资源,自然地把学生引入了“分数”王国之中。
  在认识时,我又紧紧抓住学生生活中已认知的“一半”、音乐课中认识的“几分之几拍”等
  这些感性经验作为学生认知的生长点,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师生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和交流,学生最终很好地认识了分数,并成功地用新的数学知识来描述生活中的事和物。由生活到数学再回到生活,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符合知识的生产和发展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课堂中学生的表现及学习效果来看,他们不再对数学感到神秘,不再对新知感到陌生。在应用中,他们感到分数的实用价值,用分数描述事物实在方便。
  二、创设机会,发展学生对数学的创造力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兰登塔尔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应是他们的数学学习“再创造”过程。它所追求的是这样的过程:学生带着原有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学习活动,并通过自己的主动活动(即:独立或合作探究,与他人交流和反思等),去构建数学的模型。这对学生来说,是对求知的探索与思考,是一种创新的过程。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就要营造这种气围,激发学生创造数学。课堂中,利用学生学过的知识“平均分”做击手动作,充分调动他们对数学的创设能力,单单抓住学生“欲拍而不合”,“单掌切手背”等好玩的动作引出“一半”的概念,把学生创新的欲望完全“吊”出,更重要的是,我给了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创造、展示、交流。
  三、改革教法,让学生学会学习。
  在上面的课中,学生从经验和已有的经验出发,用动作、文字、画画等来表示分数,提出质疑,进行辩论,深入认识和理解分数,用生活现象来认识分数和思考解决问题。回顾这堂课的成功点在于:1、学会把新知识和生活经验与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着学习。2、学会在动手操作,实践活动中认识理解知识,并学会举一反三,有所创新。3、学会倾听,独立思考,善于和同伴交流,敢于提出质疑,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求得问题的解决。4、学会应用,能用学到的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事物现象或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尊重学生,转变角色。
  在本课中,我先是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他们心目中的一半,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想象在黑板上表示出了许多方法,当引出“1/2”的概念后,我又和学生商量:“如果你认为“1/2”这个分数能表示“一半”的意思,就可以擦掉你画的。如果你认为你的表现方法更好,也可以保留。多数同学擦掉了,只有几位没有擦。我尊重了他们的想法,留着他们慢慢去体会。学生是学习着的人,课堂教学是其学习的最基本构成,其实质首先应是学生生命活力的换发、生命价值不但显现、生命不断成长的过程,其过程存在个体差异。在教学中,我没有把学生看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自己高高在上,做着知识的“权威者”,忽视了学生的生命构成,而是转变了角色,建立起了与学生民主平等、相互依赖的师生关系,在对学生的期待、宽容、尊重中,让学生学会期待、宽容、尊重、体验生命成长的快乐,感悟着做人的道理。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断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