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起跑线幼教网学习网教学管理课题报告“语文教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语文教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03-14 23:11:32  浏览次数:750次  栏目:课题报告
标签: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课题研究报告, “语文教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结题报告,http://www.qpx6.com
  (4)总结处质疑。
  学完课文后,让学生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并引导学生再想一想还有什么不懂的。教师可借助学生提问在课堂教学的结尾再次为学生提供一个思考、探索、联想、创造的机会。
  3、拓展素材积累,打好创新基础
  (1)多阅读
  小学语文课文有不少出自名家之手,堪称学生习作的楷模。为此,我校教师十分注意指导学生去鉴赏品味,让他们畅所欲言,说说哪些词语、句子用得好,好在哪里。另外,大力提倡学生阅读课外书。
同时,各班在班上建立了图书角,开展“捐一本读十本”的读书活动,带学生去阅览室,教给寻找书目的办法,引导他们多看适合他们阅读的各种书籍。
  学生们在大量的阅读中,逐渐积累了词语,掌握了写作方法,有了一定的文化素养,写起作文就得心应手了。
  (2)善观察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起点,是迈向创新的第一步,我校教师在教给学生观察方法的同时,还注意创设观察的条件。主要方式有:
  a、运用多媒体手段再现观察对象
  b、创设观察情境
  c、开辟观察园地
  d、到大自然去观察
  通过观察,学生的素材积累了,联想就更丰富了,作文时的思路也就更宽广了。
  (3)勤实践
  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在布置作文时,我校教师作了一些大胆的尝试,假期布置劳技作业和体育作业,如做小制作、小实验,或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或学会一种运动。然后让学生找好朋友合作一份手抄报。手抄报既要有在广泛阅读中摘取的精悍文章,又要有反映各自假期丰富生活的文章。开学以后进行优秀小制作与小发明的展评活动,举办手抄报展览。这样一来,调动了学生实践的积极性。
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他们要思索在实践中碰到的困难,遇到的挫折,既有成功的喜悦,又有失败的教训。这样,既增加了生活阅历,又丰富了写作的素材,更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初步体现。
  (三)扩展时空,培养创新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情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要把学生学习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广阔的空间自主地学习,创造性的学习。
  1、组织开放的语文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开放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重在启发,贵在引导,妙在点拨,巧在如何帮助学生设计正确的学习线路,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活泼、兴奋的状态,使学生有自己的空间去探究、合作、体验、创造。
  我们要求教师在语文课堂上,默读思考,就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潜心研究;讨论就应该让学生各抒己见,议论纷纷;朗读就应该书声朗朗,声情并茂。当学生有疑惑时,教师采取启发式,开启学生思想的闸门,让学生才思泉涌;当学生遇到难点时,采取小组合作学习、集思广益、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当学生各持己见、互不相让,采取讨论式或多方辩论式,让学生各抒己见,哪怕争个脸红脖子粗,因为这辩论过程中就是很好的语文实践活动。有的课文人物形象生动、对话精彩,就让学生分角色去演演,如六年级《将相和》一课学生将它编成了课本剧,在元旦联欢会上演出,还给其它班送戏;有的课文为我们描绘了祖国大好河山,就让学生去画画,或设计出图文并茂的板书,如《桂林山水》、《草原》。
  (2)向课外延伸。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在一个或若干个单元教学结束后,根据单元特点,进行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使课内外融为一体,互相渗透,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无穷乐趣。
  如,学了《圆明园的毁灭》,引导学生围绕“圆明园要不要重修”进行辩论;学了《鸟的天堂》后,让学生听一段鸟叫声,想象自己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可写一首小诗、可谱一段歌词、可写一篇文章、可合作演一个小片段;针对学生错字较多现象,指导学生就“社会用字问题”进行调查访问,然后整理调查所得,写成简单的调查报告……班里经常性地召开表演、讲述、朗诵、创作、展评、采编、新闻发布会、心得交流会等等,让语文教学充满情趣、充满乐趣、充满活力,使学生张扬个性、飞扬灵性,使学生学习充满无限活力和创造力,真正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2、 运用语文的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想象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在训练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必然会对学生的思维发生影响,想象渗透入思维,才能有创造性思维,想象的发展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这一特性,为我们语文学科开展创新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有人说作者写作时“用意十分,下笔三分”,那没有写出的七分就是“空白”,就是作者留给读者的想象空间。如《穷人》一文写在寒风呼啸的夜晚,穷人桑娜独自抱回了邻居西蒙死后留下的两个孩子,担心丈夫的责怪,丈夫出海捕鱼回来后得知情况,催促妻子去抱回孩子,这时妻子一动不动,突然拉开了帐子。文章到此嘎然而止。拉开帐子之后发生了什么情况,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理想象,使文章结尾多样化。
  又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写小女孩在寒冷的大年夜,蜷缩在一个墙角里,怎样来暖和一下身子呢?课文写道:“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她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课文在“敢抽出一根暖和小手吗?”和“终于抽出了一根”之间有很大的跳跃。有的老师在教学中抓住了“终于抽出了一根”的结果,启发学生设身处地的想象小女孩的思想斗争过程。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合理,填充了课文的这段“空白”。这样做,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在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可谓一举多得。
  跟其它学科不同,语文学习中的问题讨论其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为发展创新思维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教师应引导学生破除思维的单一性、直线性,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
  如《司马光》一课学完后让学生说说:“在当时条件下,还有哪些办法救孩子?”“在现在的条件下你还有哪些办法救孩子?”一位老师在教了《雨点》一课后,启发学生:“雨点还会落在什么地方?在上面怎么样?”教师的语言点燃了学生发散思维的火花。学生想象的大胆合理,用词的准确与生动,充满了童真童趣,令听课老师频频点头微笑。
  (四)一些成果
  在本课题实施中,我们把课题研究与课程改革相结合,紧扣课堂教学这一中心,加强理论学习、研讨、创新题型设计等,并及时做好先进方法经验的交流、累积,学生在课堂上、课外,闪现出了的一些创新的火花,思维的流畅性、新颖性、广阔性、灵活性、得到发展,初步形成自己的创新个性。
  在第七届全国小学生书法比赛中三位同学分别获一等、二等奖、三等奖;在苏州市、“金月杯”迎春书法赛、常熟市第四届少儿书法赛中有进十位同学获等级奖;在常熟市环保知识现场决赛中我校三位学生荣获特等奖;在常熟市“未来科学家”知识竞赛中两位学生分获二、三等奖;沈怡同学参加苏州市“创新杯”小学生现场作文竞赛中获优秀奖;有五十多篇学生习作在市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获奖。
  较多教师的课题研究论文在市级以上发表或获奖,青年语文教师费学锋被评为常熟市教科研先进个人、两位青年教师在常熟市级语文评优课中分别获二等奖、三等奖。
  (五)几点思考
  1、如何将现在取得的一些成果、经验推广,乃至进一步深入研究,有待努力。
  、如何改革评估、考核方法,用整体的观点评价学生。如:分道德品行、自理能力、学习能力、身体素质等方面考核,既有动手、动口,又有实践活动等待进一步研究。

上一页  [1] [2] 

,“语文教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结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