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起跑线幼教网学习网教学管理课题报告“以培养新型主体人格为核心的学校德育目标研究”结题报告

“以培养新型主体人格为核心的学校德育目标研究”结题报告

03-14 23:11:36  浏览次数:561次  栏目:课题报告
标签: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课题研究报告, “以培养新型主体人格为核心的学校德育目标研究”结题报告,http://www.qpx6.com
2001年9月,我校开始了苏州市“十五”课题《以培养新型主体人格为核心的学校德育目标研究》的实践活动。自课题成立以来,在苏州市教科室、常熟市教科室、学校教科室的领导关心和指导以及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三年来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检验,我们的课题已基本上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现小结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理论背景:
  1、****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精辟地提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江总书记一贯重视教育工作,总是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以国运兴衰,民族振兴的高度来把握教育问题,将教育问题置于整个社会的大视野、大背景下加于考虑,学校如何以教育教学活动为载体,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主体人格,必将成为学校德育目标研究的崭新课题。
  2、加强和改进小学德育工作是教育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世纪之交,中央确定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战略任务,对小学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当前我国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变化,影响着少年儿童的价值取向,尤其是国际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青少年一代进行思想文化渗透,给青少年学生带来了消极影响。当前研究如何培养新型主体人格为核心的学校德育目标是加强和改进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课题。
  3、面临新世纪的到来,实施素质教育和现代化教育越来越重视人本主义教育,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使受教育者成为智能优异人格健全的一个个完整的人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明确任务。面向新世纪,我们必须培养新型的能适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作为新的要求。
  现实背景:
  1、长期以来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重智育轻德育,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依然存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负面效应和“应试教育”带来的对学生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造成学生主体定位转轨不到位,特别是研究小学生学习心理、品德行为很少顾及,挫伤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造成自控能力差、自学能力弱,不注重创造性地探究知识,学习处于麻痹状态,缺乏兴趣,导致出现厌学情绪。德育工作不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不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不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方法和手段滞后,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凡此种种告诉我们教育中还学生主体人格地位,形成了我们学校研究的德育课题。
  2、通过调查分析,本地区小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有不少薄弱的地方:小学生物质拥有“过剩”,精神营养“不良”,社会商品与金钱背后不良风气的影响,由此导致少年儿童思想迷茫,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的偏向,人格扭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重校内轻校外教育,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教育的风气尚未全面形成,学校正面教育显得苍白无力,而党风、社会风气不够好,学生又受到各种不良社会影响,学校德育教育力量还显得薄弱。调查发现,学生校内校外的表现差别很大,在很多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因此据于国际格局的转化,国内社会的变革,基础教育的转轨,对小学德育既是严峻的挑战,又是发展的机遇。
  3、目前本校在“九五”期间已完成了“探索小学德育目标,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课题研究,在探索小学德育目标上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以此为基础,为继续深入研究“培养新型主体人格为核心的学校德育目标作了奠基工程。
  二、课题实施的意义
  面对新世纪的素质教育新内涵及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和现代化教育越来越重视人本主义教育,培养受教育者具有自主、探究、创新能力,使受教育者真正成为智能优异、人格健全的完整的人已成为新世纪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
  人格是人的发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品质。儿童处于人格发展的重要时期,一般认为,儿童期是心理和行为方式形成的敏感期、关键期,0至6岁儿童自我意识开始启蒙,6至12岁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10岁左右儿童性格开始形成,而至16岁左右独立人格基本形成。小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迅速发展,主体人格开始形成的重要发展时期,因此必须重视人格的形成、完善、发展。另一方面,儿童发展中的消极影响,例如独生子女得到过多的保护和溺爱,家庭社会乃至学校教育的某些失误,不恰当的伤害和压制,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儿童期人格的某些缺陷,如何避免乃至克服这种人格缺陷,也是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同时,儿童处于社会化发展的重要阶段,面对现代社会的各种信息、文化、知识,面对未来社会的挑战,如何帮助儿童学习和适应社会是儿童发展的又一敏感问题。我们认为,健全的人格有助于对环境的适应与克服,有助于以积极的心情去面向生活,面向未来。
  三、实验目的
  在教育过程中,通过创设一种轻松、民主、自由的教育环境,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情理交融的教育方法,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培育和提高学生在教育中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接受知识和发展智力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从而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
  四、实施过程
  (一)抓实环境建设,强化德育管理
  1、学校环境对学生人格的影响。
  a、学校主要环境。随着我校总体布局的调整,我校校舍面积一扩再扩。目前,教育区、活动区、生活区、休闲区错落有致,并辅以绿树成荫,草地成片、花坛紧簇,使得我校自然环境变得更加美观、优雅、宁静、合理,再加上板报、橱窗、穿廊陈设等综合配套,使得我校的育人环境更增添了几许人文因素,学生生活在这样一片美丽的七彩天地之中,随时随刻都受到这些育人环境的隐性熏陶教育,不能说不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
  b、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不仅需要校园环境的美化,更需通过各种文化、艺术、体育、科技等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多方面的能力。自2002年开始,我校开始了每年一届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这项活动集征文、数学、朗诵、演讲、歌唱、舞蹈、书画、课本剧、队活动、校园情景短剧等于一身,可谓包罗万象,学生参与面广,共有近五百人次参加,占到辅导组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且有一半以上的同学获得了等级奖,获奖面占参赛总数的百分之五十以上。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围绕校园生活开通的学生个人网站,充实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了知识,开拓了眼界,提高了审美能力,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得到了充分展现,营造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改善了学生的校园环境。
  c、校园风格环境。我校历来坚持“忠实发奋、严谨创新”的校风,倡导“勤学守纪、健康向上”的学风,在此基础上各班自行制定切合自身实际的班风。可以说,这“三风”已成为我校治学治校的宗旨与灵魂。前年,我校又在“三风”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全新的“乐思博新”四字校训,使得学校的治校风格更趋明朗规范。在这样的心理环境之下,学生的生理、心理、智力、能力、性格、品格等综合素质均得到健康的发展,也为学校的全面、细致、规范化管理创设了条件。
  d、行为规范分解实施建设。我校已连续多年实行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分解实施制度。学校在学期初就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与我国的传统节日、重大纪念日、法定节日等相结合,把日常行为规范20条分解细化,按照次序排定日程,确立每周的德育周重点,通过每周进行有侧重点的教育,提高教育的实效,确保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到位率,使之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2、家庭环境对学生人格的影响
  我们通过较为系统的家庭教育指导(家长学校、“家长之友”专刊等)对不同层面的家长进行调查、指导,从而引导家长建立正确的全面的教育观,这里突出的就是“人格本位”。具体专题有: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如何帮助孩子迈好学习生涯的第一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儿童心理健康与人格塑造,家庭教育的指导及其方法等。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大力宣传学校的办学思想、教育目标,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家长的自身素质,转变了部分家长的育人观念,沟通了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我校的家长学校也连年获得苏州市合格家长学校、常熟市先进家长学校荣誉称号。
  (二)结合课程改革,构建乐教乐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要求教师能按照课程改革总体目标,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运用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教法、学法指导教学实践,努力体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这里我们提出了乐教乐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乐教乐学”教学模式是教育者在“乐教”思想的指导下,受教育者在“乐学”思想的指引下,教育者从受教育者的需要和发展出发,注意激发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愉快的情感体验,以促进学生主体形成健全人格的一种课堂教学操作样式。

[1] [2] [3]  下一页

,“以培养新型主体人格为核心的学校德育目标研究”结题报告
《“以培养新型主体人格为核心的学校德育目标研究”结题报告》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