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幼儿世界,促进师幼共长
孩子天生好奇、好动、好问,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的好奇心没有了,问题也消失了。这是为什么呢?现在的孩子对现实中的一切是如此习以为常,坦然接受。原因何在?通过这次有关理论的学习,再作思考就不难发现其中的缘由。
当孩子用眼睛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是多么神秘的时候,我们用平常回答了他;当孩子用一双小手告诉我们他正在探索未知世界的时候,我们用平常回答了他……渐渐的,经过我们有意无意塑造的一个个“乖孩子”就这样诞生了:他不要多看,不要多问,不要多动,只需任凭我们的给予,任凭我们的摆布,任凭我们说东道西。当然有时我们也会不时反省:明明知道自己处处管教孩子不对,束缚了儿童的天性,压抑了自由创造的本能,但是若每个幼儿都自由了,我们又接受不了。
走进幼儿的心灵是每位教师的渴望,打造成功的教育是每位教师的梦想。儿童是神秘的,其长处处充满着不确定性、丰富性、潜在性,而且具有自我成长的组织性。但在实践中,我们大多囿于自己的习惯、经验、权威、感觉去对待孩子,对待问题,漠视了自己也在不断成长中,孩子也教育我们。在观察与实践中我发现越是优秀的教师越是懂得尊重幼儿、启发幼儿、引导幼儿,而不是藐视幼儿、灌输幼儿、强迫幼儿。作为成人文化承载主体的教师,在向幼儿传递文化时,首先考虑的不应是采取怎样的方式方法来完成这一使命,而是尊重幼儿自身所独具的文化。教师应追求以平等的态度、平视的目光与幼儿互动交流。
幼儿的活动是在师幼相互刺激、协同进行、深入发展的过程中展开的。教师与幼儿应该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不包办代替也不放任自流。这种合作体现为一种宽松、平等的
活动范围,强调的是一种互动。在这样的动态活动过程中,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可能性发生。幼儿可能在探索的过程中面临一系列的困难、问题。这时我们就应该通过对幼儿活动的积极支持、适度引导、鼓励合作,使幼儿产生好奇好问的态度和团结合作的意识,同时,我们还要及时捕捉幼儿在活动中反馈给教师的“语言”,进行思考和分析,理解幼儿独特的表征方式,再将问题反馈给幼儿。同时使幼儿理解教师的语言。也就是说在循环往复的“抛接球”中,达到师幼在认知和情感上的认同、理解与接受,从而学会彼此欣赏、共同分享的过程。
通过工作中的思考与探索加上理论的学习,我逐渐体会到与幼儿对话交融的快乐。在与幼儿的彼此关注、沟通、合作与分享中共同成长。作为刚踏上工作岗位不久的教师,我也逐渐获得审视幼儿教育的载新而广阔的视眼,获得思考幼儿教育的更加全面、深远和人本的方式。
相关分类
幼儿园师幼互动 更新
幼儿园师幼互动 推荐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