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生活化习作教学研究与实践,http://www.qpx6.com
(3)写作教学论。
写作理论为生活化习作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佐证。写作理论告诉我们,作文是生活的再现、反映、创造,学生的生活内容是学生习作的基础,没有丰富的生活,就没有内容丰富的作文。教师只有研究、了解、丰富、引导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才能使学生掌握反映生活的本领、才能反映生活五彩缤纷的色彩。
叶圣陶先生也指出:“作文这件事永远离不了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作文原是说话之延伸。作文为社会生活国不可缺之技能。”“大力提倡学生作文,生活作文,为发表积蓄而作文”。
张志公对作文教学有三大贡献,一是强调实用性,二是倡导段落教学,三是重视语言训练。
5、 研究的目的与价值
通过研究和实践,有效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使小学生的作文能力基本适应社会生活的发展,同时学会透视生活,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生活质量。
理论价值:探索生活作文对有效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途径,丰富小学生作文教学理论。
二、研究内容
理论部分: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思考与对策;研究与本课题相关的心理科学及观察生活对积累材料的积极作用。
实践部分: 对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观察指导方法与习作形式。
三、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以实验法为主,辅以文献法、经验总结法,测量法等。
研究对象:江西省万年县六0小学学生。
四、研究设计
(一)实验假设
针对当前学生作文时缺乏应有的心理自由,体会不到作文的用处与价值,作文内容假、大、空问题,把生活引进作文,丰富习作题材,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作文心理环境,从而不断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同时促进学生心理发展,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生活质量。
(二)自变量的操作
生活化习作实验研究要与总课题保持一致,积极采取确立读者意识、形成创作感受、激发写作动机三大策略。同时又要根据本子课题的具体内容,特别要注意贯彻这样一些策略:正确处理个性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把充分激发学生习作动机作为习作的第一环节,使习作成为学生自身的一种需要;从内容入手,引导学生到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寻找素材,广泛积累;在习作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学会倾吐,学会欣赏,学会做人。
“生活化习作”构建:一、习作目标生活化,二、习作题材生活化(五类——社会、理想、日常、科际、自我);三、习作形式生活化(四种——课堂、课外、自然、日常)
1、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激发学生关注生活的情感。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活动的这一特点,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必然带有强烈的示范性。教师主要是用自己的思想、学识、言行,通过示范的方式去直接影响学生。所以,教师自己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具有健康向上、热爱生活的积极心态,善于用孩子的眼光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有趣的事,并有滋有味地描述给学生听,把美好的生活展观给孩子们,激发他们关注生活的情感。
2、顺应儿童心理,培养写作兴趣
(1)调动多种手段,诱发作文需要
(2)运用“迁移”规律,培养作文兴趣
(3)激发自求了解,拓宽作文兴趣
(4)重视作文课上的情绪生活
3 、在丰富的生活中指导观察,帮助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在生活化习作的研究中,我们注重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指导学生做积累材料的有心人。
(1)关注生活,学会观察生活
应该说,我们的小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进步,人民生活听日益提高,我们孩子们的生活会更加多姿多彩,无认是家庭的,学校的,还是社会的,这就为学生观察生活提供了广泛的空间。
a.观察生活序列表:从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三方面构建。
b.观察方法的指导:有序观察、全面观察,训练思维。
(2)开展活动,学会参与生活
有意识组织活动,使学生有可能积累典型的写作材料,这不仅关系到作文教学成功与否也关系到能否在引导学生参与生活过程中深化作文主题。
a..针对一个主题让学生搜集材料,开展演讲活动。
. b.百科知识竞赛活动。
c.节日办联欢会,游艺会。
d.开展班级特长展示周活动。
(3)留心个人生活,学会体验生活。
体验,是由自己亲身经历、感受和体味得来的生活经验,应当让学生懂得,在个人生活中蕴藏着一个取之不竭的作文题材的宝库。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自然就会生发出借助笔来表达的愿望。这些体验,教师要引导学生极时将个人生活内容用条款式实用笔记文进行写作,成为作文毛坯。
《(4)大胆想象,学会创造生活
当然,生活不应是作文的唯一源泉,现在大力提倡生活化习作,这其实是一个老观念。作为学生,生活的积累和积淀固然重要,但似乎生活不应是学生作文的唯一源泉,想象,也是学生生活之一,所以,教师还应该为学生创造想象的空间,在想象中学会创造生活。
a.听声想象,b.看物联想,c.动手创作,d.设计生活。
4、课内训练写作,养成良好习惯
有了丰富的生活内容,如何进行写作呢?用姚竹青老师的话说,就是“活写生”,即用语言文字生动逼真地活画出他们所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实景。但“生动逼真”要区别于词句“优美”、“浮华矫饰”,而是要倡导孩子用最平常、最质朴的语言,心理怎样写,口是怎样说,笔下就怎样写。
(1)教育学生养成说真话,吐真情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语言习惯,认真写作,反复修改。
(3)淡化文体,加强实用文的写作。
(4)培养学生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人习作的好习惯。
5、课外交际,自由倾吐,发挥学生写作个性。
(1)在交往中进行习作训练。
a.交友书信 b.到朋友家做客 c.旅行
可设“作文生活见闻交际课”。“作文生活见闻交际课”摒弃传统的纯作文技巧的传授训练,从内容入手,向生活开放,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在学生已有见闻的基础上,创设情景,再现学生熟悉的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提取写作素材。
(2)开展多种形式的作文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自由创作的空间。
a.作文展台 b.作文报 c.作文集
(三)因变量效果指标
作文心理发展效果:有效提高学生作文观察能力,提高作文成就感。
作文能力发展效果:有效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效地培养学生作文观察能力发展,同时培养习作兴趣与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四)无关变量的控制
⑴按自然常态编班,实验期间不做任何调整。
⑵条件允许时设置对照班,教学条件相当,测试标准相同。
⑶按计划教学,实验班采取教学改革。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小学生活化习作教学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