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起跑线幼教网学习网教学管理课题报告“亲近母语”课外阅读教材实验研究结题报告

“亲近母语”课外阅读教材实验研究结题报告

03-14 23:11:25  浏览次数:911次  栏目:课题报告
标签: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课题研究报告, “亲近母语”课外阅读教材实验研究结题报告,http://www.qpx6.com
在实验学校每周开设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基础上,不少实验学校结合扬州市建设书香城市的活动,创造性地开展了书香校园、书香班级、书香家庭、书香社区的各项活动,取得了喜人的成绩。随着亲近母语阅读节的开幕,各县市区、各实验学校积极响应,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一个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氛围正在扬州逐渐形成。
2004年9月,扬州市教育局下发了《关于推进语文课改,深化亲近母语实验的通知》,并且颁发了《扬州市小学课外阅读课程纲要》,从实验领导、课程构建、制度化管理、深化研究等方面全面推进这项事业的发展。2004年9月第一届儿童阅读教育论坛暨亲近母语儿童阅读教育研讨会在扬州召开,标志着亲近母语实验已经获得了全国性的影响,将有力地推进亲近母语实验的深入,极大的促进全国儿童阅读教育研究和实践的深化,
四、亲近母语实验教材的体系和实验的具体实施
(一)亲近母语实验教材的体系和特色
我们结合课程标准,紧扣“阅读引导,感悟积累,养成习惯”这一具体目标自编了实验读本——《亲近母语》,旨在用这套教材保证最基本的阅读的量和质,具体落实课标提出的要求。同时,利用这套教材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由“读好书”进而“好读书”,而不仅仅只是教我们的教材。这套教材共十二卷,分别配合小学十二学期使用。教材采取“单元合成•整合拓展”的结构方式,每卷由主题单元、名著课程、日积月累、读书活动、推荐书目等几部分组成。每两个单元后设一日积月累,每三个主题单元后设一名著课程单元。全卷共十二个主题单元,四个名著课程单元,八个日积月累。已经多次试用,几次修订,逐步形成了一些特色:
1、经典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亲近母语》课外阅读教材,在编选文章时,首选的就是国内外经典之作。各册的名著课程,所选的大都是堪称经典的名作。比如中国古代的《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史记》,现当代的《大林和小林》、《草房子》,外国的《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爱的教育》、《鲁宾孙漂流记》等等。主题单元所选的文章,也要求“文质兼美”,多选名家名作。如冰心的《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余光中的《乡愁》、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马克吐温的《童年》等等。而在日积月累部分,所选的名言都是经过长期积淀留下的脍炙人口的佳句,古诗文则是结合课程标准的推荐所选的典范之作。我们试图通过这些经典作品的阅读给学生以充分的精神和语言的滋养。
作为一套献给孩子的书,经典性与趣味性的结合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编选教材时,十分注意它的阅读对象。除了考虑语言的典范性,还在内容、语言、风格等方面注意照顾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注意选文的趣味性,注意语言的活泼、生动、有趣,以适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低年段教材中,还安排了明白、晓畅的儿歌阅读,和简约、有趣的图画的阅读。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单元前的导读,我们都注意了语言的生动、亲切、浅近、有趣,以激起孩子读书的强烈愿望。
此外,在书籍的装祯,插图的设计上,也以儿童的趣味为主,尽量避免成人化的设计。
2、文学性与知识性相结合
在《亲近母语》课外阅读教材中,文学性作品所占的比例较大。这主要由于两个原因:首先出于精神培养的需要,给孩子们多读些文学类作品,可以给孩子的人生一点美好的底子,给孩子的世界一个多彩的梦幻,这样,不论将来他的心灵驶向哪里,泊在何处,留在他人生底版上的永远都将是一抹美好的底色,这对于孩子的精神成长是有益的。其次是语言滋养的需要,虽然孩子们将来未必都做文学家,但无论他做什么,哲学家、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都应该具备基本的文学素养和文字功底。
叶圣陶先生认为阅读语言文学材料可以实现六个“获得”:
<1>、 获得间接经验作为写作材料;
<2>、 获得作者的思想、道理形成观点可供思索和立意;
<3>、 获得作者的感情以陶冶情操;
<4>、 获得认识事物的方法,以便自己会观察、会思考;
<5>、 获得表达方法,布局谋篇、铺陈比兴有所借鉴;
<6>、 获得语汇有了语言积累。
这六个“获得”的过程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浑然一体的,相辅相成的。我们相信,大量的文学性作品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浸染和熏陶,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篇章的能力,而且对学生个性生命的成长、生命本体的活跃、文化涵养的加深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优秀的文学作品决不是孤立的文学样本,它常常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人文、科学、自然等各方面的知识,它本身就兼具文学性和知识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也会潜移默化地领会这些知识。但是考虑到不同孩子的阅读兴趣,我们还在各册安排了一些知识性较强的文章,编选时,除了注意其知识性外,也注意到了可读性。如第七卷第六单元是关于革命史的一组文章,以红军长征为主线;第九卷第十三单元讲述的则是关于发明创造的故事;第十卷节选的法布尔的《昆虫记》中的有关章节则给孩子们讲述了大自然中许多小生命的知识……
教材编选中文学性和知识性的结合,既丰富了学生的阅读积累,也开阔了学生的阅读视野,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指导性和自主性相结合
《亲近母语》作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材,我们按照主题系列精选文章,并进行了科学合理的编排,目的是为了在学生接触文本时,对其进行必要的点拨、实践、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同时也便于教师、家长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这套教材的指导性还体现在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阅读习惯的培养和广泛阅读的引领等各方面,这在前面的论述中已经涉及,这里不再赘述。
柏拉图说:“强迫学习的东西是不会保存在心里的。”因此,在教材编写中,我们十分注意指导性和学生阅读自主性的有效结合,具体体现在这几个方面:
<1>、尊重主体认知结构,合理利用阅读期待。“阅读期待”指阅读主体的认知结构(生活经验、文化知识、审美能力、思想水平)和阅读需求(阅读动机、阅读目标、阅读疑问、阅读胃口)。它具有事先的预见性,又有对文本的依附性。它是体验的前奏。为了避免阅读中的盲目性,我们在每个单元前都设置了精短导读。这种导读不同于一些教材中的“预习”纲要,不是将教材编者对文章的“分析”强加给孩子,而是充分考虑到孩子的认知特点和阅读兴趣,目的只是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2>、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选文风格多样。我们在选文时,力求选择不同体裁、不同形式、风格的文章,多元的文章组合不仅带给学生丰富的阅读体验,也照顾到各人不同的阅读需求。新课标要求小学低年级在阅读启蒙阶段学会“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这改变了以往阅读中“重文字,轻图画”的陋习。学会借图读文、借文识图也是阅读的一项基本功之一。因此,在低年段,除了文字阅读外,我们插入了一些图画阅读。文字阅读较为理性,重目的;图画阅读却在于过程,更重感性,它以色彩和构图刺激眼睛和大脑,调动小读者展开自由联想,并任意驰骋,使孩子的心灵在新鲜的感受和体验中愉快成长。图画的阅读开辟了学生理解意义的新途径。当然,这种图画阅读的文本本身必须具有一定的意蕴和趣味,不能单纯的为了取悦于孩子的感官。这也正体现了指导性和自主性的结合。
<3>、尊重学生的个体感受,激发阅读反思。学生个体的生活经验、阅读水平等各方面的差异,使得他在接触文本时会产生不同的内心体验和阅读感受。他们各人对文本的欣赏能力、评价能力是不一样的。我们在单元中设置了简短的阅读提示,目的是引导孩子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文中优美的形象、深刻的意蕴、丰富的情感以及用词造句的色彩、语言节奏的强弱、情调和风格特色等进行欣赏,或引导他们尽快进入作品,与作者产生共鸣,并驰骋想象,或引导孩子与文本和作者进行阅读对话,结合自己的经验对文本作出自己的判断、评价、反思,而不是将编者的理解通过阅读提示灌输给孩子,更不是用练习和测试来加重孩子的负担。
4、综合性与延伸性相结合
语文是综合性很强的课程。为了更好地体现教材的综合性,《亲近母语》教材的编排采用的是分项设计与整体融合相统一的体系。通过分项设计可以涵盖语文学习的各个方面,但是为了避免教材成为材料的堆积,在编写过程中,我们以课程目标和训练目标为线索,实现了分项设计和整体融合的统一。
教材的综合性具体体现在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在内容方面,《亲近母语》既有汉字的说解,词语的辨析,名句古诗的欣赏,精彩片断的赏读,也有名篇佳作的阅读和整部书籍的推介,囊括了语文学习中字、词、句、段、篇各个方面的阅读和积累。特别需要提出的事,《亲近母语》各册后的“读书活动”,完全是结合学生阅读水平和生活实践的综合性活动。在形式上,教材不是各种材料的简单堆积,而是以具体目标为主线,形成了集导读、选文、提示、注释、赏析等为一体的综合体系。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亲近母语”课外阅读教材实验研究结题报告
《“亲近母语”课外阅读教材实验研究结题报告》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