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小学心理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1、小学心理教育的必要性
人从小就逐渐形成并影响其终生的素质一般有两个:一个是心理素质,另一个是科学文化素质。尤其是在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应激事件层出不穷的当今社会对一个人的心理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另一方面,现在的小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品质、心理潜能被学校和家长所忽略,他们或因考试成绩的不理想,或因同学之间的小纠葛,或因老师和父母的一句重话,便离家出走,恶意报复、甚至轻生等极端行为。2001年4月16日省教育厅负责人在全省各市、州学校安全工作会议上通报了我省某地一学生因与同学之间的小纠葛而投毒报复,造成全班数十人食物中毒的恶性事件。该事件在令教育界震惊的同时,也提醒着教育界人士重视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已刻不容缓。
另据国内一项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资料显示,小学生群体中有10%的人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需要及时矫治;余下的学生中也存在心理品质不高、心理潜能挖掘不够的问题。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 小学,应肩负起对全体小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责任。具体包括:对小学生心理行为问题进行矫正;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小学生的心理潜能。这三部分内容的关系如以下图示:
开发心理潜能 第三层:终极性目标
培养心理素质 第二层:一般性目标
维护心理健康 第一层:基础性目标
2、现代教育技术在促进心理教育发展的意义
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术界还是一个尚未定论的名词。据我们的理解,现代教育技术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
现代教育技术在促进小学心理教育发展的意义有以下三个方面:
⑴提高心理教学质量
在传统的心理教学活动中,教师更多地以讲授的方式来组织学生学习。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加之社会经验很少,因此这种口耳相传加文字讲授的教学模式很难达到心理教育的预期目标。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心理教学活动,更加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这是因为现代教学媒体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教师正确使用它,可以更有效的帮助学生分清是非、辨别美丑,培养道德情感和意志。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对学生进行知能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知能发展过程,提高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的质量,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心理教育,使教学活动更生动、形象,更富感染力,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部动机;而且对学生知能发展的每个环节,诸如感知、理解、应用等,都能起到有益的作用。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还能更好的适应学生的个别心理差异实现因材施教的心理教育原则。另外,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心理教育,可以视听结合,形式多样,这样学生就能在比较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减轻他们的学习负担,增进其心理健康。
⑵增进心理教育的教学效率
人们的学习是通过多种感官(眼、耳、鼻、舌、身)把外界信息传递给大脑中枢而形成的。在学习中眼、耳、脑的功能发挥得越好,学习效率就越高。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心理教育,可以让学生综合利用视觉、听觉等多种分析器进行学习,因此,这样能使学生得到较佳的学习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3、扩大教学规模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心理教育,可以扩大教学信息的传递范围和增值率。由于现阶段我国学校心理教师奇缺,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弥补这一空缺。
过去以个别教学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只能一比一的增值,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方式,信息的增率增加到几十倍、上百倍,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信息的增值率可扩大几万倍甚至几十万倍。
二、课题的可行性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
我校是绵阳市电化教育的实验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已深入到语文、数学、自然、计算机等学科当中,并取得了好的成绩。2000年秋我校贯彻执行国家教委,1999年8月13日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教育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全国有条件的中小学必须在2000年秋季开展心理教育”。结合我校优质完备的硬件装备,我校决定在2000年秋季在学校心理教育工作的开展要站在高起点上,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吸收国外先进的心理教育模式,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一套小学现代化的心理教育模式。
三、课题设计
(一)课题的界定
1、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通过教与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它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教学信息显示多媒体化,教学信息组织的超文本方式,教学过程的交互性,教学信息的大量储存,教学信息的传输的网络化和处理的智能化。
2、促进
“促进”即推动、发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小学心教育”即是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小学心理教育的发展,扩大心理教育的辐射范围,提高心理教育的效率,优化心理教育的资源,使现代教育技术融合于心理教育之中,使有现代教育技术渗透其中的心理教育在对小学生的教育中能发挥最大的合力。
3、心理教育
心理教育简称心育,是有目的的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其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进而促进整体素质提高和个性发展的教育。
(二)课题自变量、因变量
自变量:现代教育技术在心理教育中的应用。
因变量:学生不良行为得到纠正,心理素质得到提高。
(三)课题的总体目标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小学心理教育,就是要突破在心理教育传统教学中,教师以课本为主要信息载体,以言语为主要传播媒体的这样一种授课方式,突破心理教育过程中教师讲解代替学生的实际经验或模拟情景体验的授课方式。在突破的基础上,研究要达到以下目标:
1、小学心理教育的目标
⑴指导和帮助小学生具备一定水平的认知能力,矫正其与年龄特征、心理特征不符的认知。
⑵指导和帮助小学生具备正确的自我观念,具有健全统一的个性,能愉快地接受自己,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
⑶指导和帮助小学生具备情绪自我调控能力,使其情绪稳定,心情愉快,经常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情绪反应适度。
⑷指导和帮助小学生具有健全的意志,使其能自觉地确定行为目标,并根据目标去克服各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注重提高其行为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
⑸指导和帮助小学生形成较强的学习适应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⑹指导和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交往适应性,使其乐于与人交往,宽以待人,乐于助人,客观评价别人和自己,形成积极的交往态度。
2、优化心理教育资源
发挥网络对心理教育资源管理、传输、共享的优势,将心理活动方案,心理辅导个案,心理咨询手记等板块放置于网络这个平台之上,使全校教师能资源共享,扩大心理教育的辐射范围。
3、积极开拓心理教育途径
⑴利用电视、广播等视听工具及时反馈学生或家长咨询的心理问题,同时通过办专栏的形式定期定时与学生见面,集中对他们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人际交往的辅导。
⑵利用渗透法将心理教育渗透到小学各科教学中,形成要操作的渗透模式。
⑶建设专业性的心理辅导中心,开设心理辅导热线,接听师生、家长的问题,在学校网页上建立心理咨询平台,以适应家中有电脑的学生寻求心理辅导的要求。
⑷开展班级心理辅导活动。在心理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各班每月开展一次班级心理辅导。
(四)研究内容
A.小学低段心理教育的主要内容
1、自我意识方面
1)能够认识到自己重要的社会角色——小学生,并为做一名小学生而感到自豪。
2)能够认识到自身的身体特征,活动特征及性别行为。
3)能初步认识自己与教师、父母、同伴的关系,知道被人爱和爱人。
4)会借助别人的评价认识自我。
2、认知方面
1)学会观察,掌握简单的观察方法,如顺序法,比较法。
2)养成注意习惯,注意的稳定性有所提高。
3)言语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和谐一致。
4)在机械记忆的基础上,初步懂得意义记忆。
5)充分发挥无意想象并向有意想象过渡。
课题研究 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