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起跑线幼教网学习网教学管理课题研究《西部地区城市初中信息技术环境与教学设计创新研究》

《西部地区城市初中信息技术环境与教学设计创新研究》

03-14 23:04:47  浏览次数:778次  栏目:课题研究
标签:小学数学课题研究,小学语文课题研究, 《西部地区城市初中信息技术环境与教学设计创新研究》,http://www.qpx6.com

《西部地区城市初中信息技术环境与教学设计创新研究》
   研 究 报 告

   ———绵阳市实验中学


  一、 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当今,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超过了所有人的想象力,现代教育技术将推动教育进入信息化的新时代。
  面对世界范围的网络、教育信息化改革浪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明确提出了:“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在高中阶段的学校和有条件的初中、小学普及计算机操作和信息技术教育”,“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代信息技术将极大程度地促使学校教育发生新的变化一一教育信息化、教材多媒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合作化、管理自动化、学校虚拟化等。然而,现时教育却没有能够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协作化学习和自我问题解决;创新、探索式学习,借助全球化信息资源学习。而从大纲、教材到考试、评价,从教学形式到各种媒体,均是立足于解决教师如何“教”,如何传授教师和教材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况且传授的现成经验和知识,其特点是:相当一部分陈旧繁琐,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发展水平相差甚远,容量太小,适用性差,流通不畅。
  所以现实的中小学教育难以完成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索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
  究其根本原因,除了就业、考试制度所致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和人才价值观念陈旧落后,新知识信息补充不足,现代教育技术掌握运用太少,自身缺乏新信息采集、处理和运用的能力。
  故,提出本研究课题,旨在探索如何培养中小学教师基于全球化、网络化的丰富信息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并初步进行一些教学实验,探索新的教学设计方案在现行学校教育、课堂教学中的先进性、科学性、可行性以及评价与推广等问题。
  (二)、国内外同类研究的现状:
  大约从90年代中后期国外就开始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仅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用于辅助教或辅助学,而更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创建理想的学习环境、全新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从而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这是信息技术教育的第三个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原来的“计算机教育”概念已完全被信息技术教育所取代。
  从国际潮流来看,当前的信息技术教育正在逐步进入第三个阶段。在进入这个阶段以后,实际上信息技术就不再仅仅是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达到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要求,即与素质教育的目的结合在一起。
  目前国内很多学校的教改实验很少涉及到教学结构的改革。往往停留在内容、手段、方法的改革,因而不能触动教育思想、教学理论这类深层次的问题。只有在教学结构改革的前提下进行内容、手段和方法的整体改革,才能触动教育思想、观念、理论这类比较核心的本质问题,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学校教学的深化改革。
  二、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本课题拟在创新素质教育思想、建构主义及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多媒体教学设计理论、教育评价理论等指导下,通过培养一批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与教学设计创新骨干教师,并进行教改实验,充分体现:基于全球化教育信息资源共享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协作化学习、培养学生创新及问题解决能力等主题思想的信息技术环境与教学设计创新新的教学模式。
  本课题以学校100多名中学青年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他们进行培训、示范、模拟、实验等方式,转变教师的教学设计观念及固有模式,帮助教师掌握信息技术环境与教学设计创新的主题思想和方法,从而立足于现行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活动,对现行教材进行重新组合,自我创新,达到优化教育目标、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
  本课题不进行“对比实验”研究,立足点不在于通过“对比‘’或显著性差异的检验,否定教师现有的教学技艺和传统教学方法,而是要对研究对象的教学观念、思维模式、创新能力等进行影响、转化、认同、提高,为他们提供能力帮助和自我创新的平台。本课题研究结束后,通过本项目培训及教改实验研究,在本市范围内城市初中大面积地对信息技术环境与教学设计创新进行推广和自我创新。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信息技术环境与教学设计创新的目标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
  在基础教育领域,自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各级各类学校都进行了大量的改革探索,校长、老师们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然而,这些改革实验,往往都只停留在内容、手段、方法的层面,而没有或者很少涉及到教学结构的改革。
  传统的教学系统只有教师、学生和教材三个要素。而在现代化的教学系统中,多了一个要素—“教学媒体”。按照系统论的观点,这四个要素不是孤立地、简单地组合在一起,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而教学系统四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就是教学结构。
  多年来我们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中小学的传统教学结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在这种结构下,教学系统中四个要素的关系是: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甚至是教学过程的绝对权威,教师通过口授、板书把知识传递给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媒体在教学过程主要是作为辅助教师教学,即用于演示重点和难点的直观教具,传统CAI就是起这种作用。在这种结构下,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
  多年来我们进行了很多的改革,有多少是在改变教学系统的结构?或者说在改变这四个要素的地位和作用?不能说完全没有,但应该说是风毛鳞角。实施信息技术环境与教学设计创新正是为了有效地改革传统的教学结构,即彻底改变教学系统中四个要素的地位与作用。
  2、信息技术环境与教学设计创新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不可否认,在对前人知识经验的继承、掌握、系统科学知识的传授等方面,我国基础教育具有自己的优势,这方面的成绩决不应低估,决不容抹杀,更不应妄自菲薄。但是也要看到我们基础教育的不足:多年来我们培养出的大多是知识应用型人才,而比较缺乏创新型人才。而‘‘创新”,正像****主席所指出的“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19999年第三次全教会上江主席还进一步提出:“要把增强民族的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那么,我们的教育应当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才能大批地、有效地培养创新型人才呢?这就要依*信息技术环境与教学设计创新。
  信息技术环境与教学设计创新,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正是培养创新人才所需要的。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环境与教学设计创新是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目前国际上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与潮流。
  3、信息技术环境与教学设计创新不等同于CAI
  现在,很多人总将CAI和信息技术环境与教学设计创新等同起来,这是一种误区。国际上信息技术教育所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
  CAI(computer—assisted instmction计算机辅助教学)阶段:大约是50年代至80年代中后期。此阶段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的快速运算、图形动画和仿真等功能,辅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某些重点、难点。这些CAI课件大多以演示为主。这是信息技术教育的第一个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一般只提计算机教育,还没有提出信息技术教育的概念。
  CAL(comPuter—ossisted leaming计算机辅助学习)阶段:大约是从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中后期。此阶段逐步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也就是强调如何利导计算机作为辅助学生学习的工具,例如用计算机帮助搜集资料、辅导自学、讨论答疑,帮助安排学习计划等,即不仅用计算机辅助教师的教,更强调用计算机辅助学生的学。这是信息技术教育的第二个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计算机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两种概念同时并存。
  IITC(IntCgraLjng lnform01ion Technology i11Lo the Cu- culum信息技术环境与教学设计创新)阶段:大约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此阶段不仅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用于辅助教或辅助学,而更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创建理想的学习环境、全新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从而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

[1] [2] [3] [4]  下一页

,《西部地区城市初中信息技术环境与教学设计创新研究》
《《西部地区城市初中信息技术环境与教学设计创新研究》》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