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小学数学课题研究,小学语文课题研究,
小学科学“做中学”教学策略研究实施方案,http://www.qpx6.com
2.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为儿童学会生活奠定基础。在实验活动中应精心呵护和大力培植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孩子亲自动手操作,尊重事实,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有责任心,善于与人合作;有进取心,乐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全面提高孩子们的科学文化素养,为他们未来能适应社会,幸福地生活打好基础。
3.教学资源应来源于生活,从学生身边取材。
4.引导儿童主动探究、亲历发现过程。
5.把教师角色真正摆放在儿童学习科学的支持者和引导者的位置上来。
6.积极尝试和采用多元化、激励性和过程性评价。
四、“做中学”教学策略的初步假设
1.、在科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参加实践,让学生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科学发现的整个过程,从而发展学生的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学会独立做事,学会用科学方法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遵守规则和尊重他人的习惯,形成健康、正确、合理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在科学教育内容的选择方面,关注学生在生活中感兴趣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将它们作为科学教育内容的重要来源。在选择实验材料方面也尽量选取学生生活中易获得的有教育价值的物品,根据国家制定的科学教育标准,研究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活动资源和活动案例,不断积累适合当地学生和各年龄学生的科学教育资源。
3.在教学过程方面,强调“发现和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动手操作——记录和整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等环节。
提出问题:结合当地实际,营造问题情景,激发和引导学生提出体现学生兴趣和需要、具有科学教育价值的问题。
提出假设:让学生在做中学实验研究之前,先猜想可能出现的结果,并做出自己的判断。引导学生在动手之前先动脑,增强其行动的计划性,使实验活动有明确的指向和目的。带着问题与假设去做、查、想,让学生经历验证和修整自我假设的过程。
动手操作:根据活动内容,要求学生至少两人或三至四人组成小组,自己设计实验步骤、选取实验器具和材料、设计记录表格、动手操作、不断进行调整,并最终完成实验。实验的目的是证实、修整或推翻实验前自己提出的假设。通过长期的“做”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记录和整理信息:在实验过程中及结束后,学生要详细地将实验过程与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本上,记录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用数字、文字表格,也可以画成图。实验记录本人手一册,并长期使用和保存。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学生可以看到自己在不同时期所作的实验记录,和当时的想法,引起他们不断的反思。使实验记录既是学生学科学的记录,也是他们成长的真实记录。
形成结论:学生在科学活动中,经过假设和实验记录之后,独立做出决断,得出自己的结论,在证实自己的假设、否定假设或修正假设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科学认识,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分析综合等能力。
表达交流: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仅要自己动手操作,自己验证假设,自己得出结论,还要能够用准确的、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述,与同伴交流获得的经验。在实验结束时,要进行小组或全班集体讨论,每个实验结论还要经过同伴的质疑。通过这一环节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研究本身的认识,同时也使他们学会相互交流与分享经验、相互尊重与合作。
4.在教师的角色把握方面,把教师放在儿童科学活动的组织者、支持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中去。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中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知识,给学生一个现成答案的做法,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周围的世界,自己去寻找各种答案
5.在教学资源的准备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方面,教师要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结合当地实际和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由师生共同设计出科学活动的主题,准备必要的器具和材料。使师生自主地、灵活地、开放地落实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课题研究的类型和主要方法
本课题属于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侧重实践应用的课题。在研究工作中,本课题以理论研究为基础和前提,以行动研究、实验研究为主要途径,重视对实践经验的归纳、概括和提升。
在初期阶段,以组织实验教师培训学习、查阅搜集和查阅有关“做中学”项目的资料、聘请专家讲座和指导为主,文献检索法、座谈法为主要方法,同时在对学生所进行的科学素养前测中,采用纸笔测验和调查测量的方法;中期阶段,以行动研究和实验方法为主,重视一手经验的摸索、积累,重视专家的指导、加强与兄弟实验学校的交流研讨;后期阶段,侧重于在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对基本理论和方法体系的整理加工、提炼概括,并在此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应用推广。对各方面有价值的理论和经验进行整合、提炼,总结教学经验、提炼教学策略是贯穿于整个课题研究中的理性活动。
六、实验对象
大冲小学四年级全体学生。在具体操作中,其他年级或其他学校学生同期的科学素养状况和发展情况将作为主要的对照因素。
七、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和研究周期
第一阶段(2004年3月——2004年12月)
组成课题实验领导小组,确定课题研究人员;拟定课题研究方案;充实和完备课题研究中所需要的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网络平台,宣传并争取社区和家长的支持,为课题研究提供环境和资源支持;重点解决实验教师的认识问题、方法问题,使实验教师明确“做中学”课题研究在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师成长和学生发展等方面的深远意义;对学生的科学素养状况进行前测,广泛了解和把握相关的理论和实践资料,建立“做中学”资料库,对各方面资料进行初步整理。
第二阶段(2005年1月——2005年12月)
以所掌握的相关资料为基础,初步构建关于小学科学“做中学”教学策略的模型假设(实验因子),实验教师在专家的指导下,在课堂教学、科技活动等教学活动中检验实验因子,探索更能体现“做中学”理念、更有利于通过“做中学”来提高学生课学素养的活动、资源、方法和途径,积累丰富的案例、经验等一手资料。
第三阶段(2006年1月——2006年12月)
对课题资料(理论资料和实践资料)进行全面的整理、提炼、归纳概括,撰写能够全面反映课题研究过程和成果的研究报告和相关论文、教学案例。对全体四年级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行终结性测量,以确证有关“做中学”教学策略实施的实际效果和理论价值。在此基础上实验研究成果逐步向其他年级和学校推广。
八、 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和措施保障
我校据有一套教育科研意识强、积极追求和实践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务实、团结合作的领导班子;拥有科研基础好、教学能力强的实验教师,网络设施齐全,实验仪器配套,图书资源丰富;学校领导非常重视科研兴校战略的实施和科学教育的改革,着力培养和打造一支教育科研和科学教育骨干队伍,科研机构健全,科研人员和科学教师优秀,实验学校有能力在近期内较大程度地提高科学教育的水平、争创教育科研和科学教育先进单位。我校已经具备了进行“做中学”项目研究的组织保证和资源条件,学校领导和研究人员有信心高质量地完成该课题的研究工作。
为进一步保障整个实验工作能够科学扎实、高质高效地完成研究任务,经研究,实验学校将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由校长亲任组长、负责教学、科研、总务、信息的管理人员任成员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进一步引进或招聘教学水平较高的科学教师充实实验教师队伍,在组织和人员安排方面给于切实的保障。
2.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仪器室、实验室、图书阅览室、网络中心的管理、更新、充实和完善,为课题研究工作提供可*的硬件设施和信息资源,保证做到及时、高效、高质地提供科研服务。
3.积极争取教科所、教研室、科协、大专院校专家的支持和指导,不定期地邀请他们对实验教师进行培训和现场指导,为课题研究工作提供及时、先进、可*的研究资料和方法指导。
4.与兄弟实验学校加强合作、协同攻关、取长补短、互通有无,无论在资料的提供还是在经验的交流等方面争取主动,保证双赢。
5.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于在研究工作中付出多、贡献大、成果突出的人员,不管是学校领导、一线实验教师还是服务人员,在评优晋级、培训学习、福利奖惩等各方面均给于实实在在的奖励,调动全校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
九、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能够全面阐述“小学科学‘做中学’教学策略研究”研究过程和成果的研究报告。
2.论述对“做中学”教学策略具有基础性和指导性的相关论文;关于“做中学”教学策略的研究论文。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小学科学“做中学”教学策略研究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