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第一天到第四天的用水量,为什么会一天比一天下降?
…………
(三)
师:我觉得同学们的问题都是合情合理的,这些问题都引发了我们的好奇心。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是一个精彩的故事。这个故事是一波三折的,这个故事是震撼人心的,这个故事充分体现了残酷的大自然对人类智慧与道德的考验。但我们在一节课里,要想写每一个问题背后的故事,那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选择一个问题展开讨论来写。你觉得哪一个问题背后的故事可能最为出彩,最吸引人,是这整个小说的高潮部分?
预设:这个探险队是怎么找到大量的水的?
(四)
师:我通过自己的想像,写了一段话,你认为我写得怎么样?为什么?
天气实在是太热了,知了“热死了、热死了”叫个不停,大家渴得要命,这时候,天边出现一朵祥云,一个白胡子老爷爷飞到他们身边,笑眯眯地对他们说:你们想喝水吗?大家都争先恐后地说:“要,要……”白胡子老爷爷说了一声变,他们身边马上有了满满一桶水,探险队员高兴极了!
生:蒋老师写得情节太离奇了,一点都不真实。
生:他们找到水得过程太容易了,不好看。
生:读起来一点也不真实,不好看。里面有许多知识性错误,例如沙漠里不可能有知了。
师:为了使想像更合理,因此四天前我就建议你们收集相关的资料,在了解了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再展开想像。下面就请你们讲一讲,你们想像中的探险队是如何寻找到水源的?并请你说说想像的根据?
生:一女生组表演汇报(同学提出疑问、建议,教师评点)。
生:两男生汇报,较长,情节相当曲折(同学提出疑问、建议,教师评点)。
生:两女生汇报,较长,人物选择合理情节曲折(教师追问为什么故事编得这么好)。
(五)
师:其实你们的想像在现实生活中都发生过。只不过你们想像中找到水源的方法比较单一,过程比较顺利。而现实中找到水源的方法比较综合,过程比较曲折。下面请你们看两则材料。
师:这两本书的是斯文?郝定,这是一个著名的探险家,其中有好几个章节写了他在中国甘肃的沙漠中的探险经历,真是惊心动魄啊,你们想不想看看有关的录像。
1.干旱的沙海 2.绝不向干旱低头 3.命运未卜
4.往死亡之路逼近 5.最后的意志力 6.奇迹出现了?
7.挣扎着离开死亡阵营 8.生离死别的一幕 9.植物带来一线生机
10.希望再度破灭 11.又见树林 12.置身在河TIAN河河床上
13.恩赐的生命之泉
师:录像好不好看。你看了以后有什么感想。
生:有从写作角度讲的,有从价值观角度讲的。
(六)
师:写作就是有这么大的魅力,短短的13个小标题就让我们身临其境。想不想看一看他具体是怎么写的?
师:读《奇迹出现了?》中的一个片段:
当天晚上两只落后的骆驼被领进营地,约六点钟时,我对手下说:“我们来掘水吧。”每个人一听精神均为之一振,卡辛随即拿出一把铲子立即动手挖掘,只有向导优奇只顾讥嘲他人,到底要挖多深才能找到水?即使得挖整个晚上再加上明天一整天,大家仍然心意坚定非找到水不可。我们怀着因绝望而产生的决心奋力工作,我坐在井边看着卡辛专心挖井,在烛光的照耀,站在十几尺深井里的卡辛看起来酷呆了!我等待着看第一道泉水涌出时所迸发的光彩。
突然间……
生:续写
师:点评
(七)
用概念地图的方式布置写作任务
,小学教案:从我一堂“失败”的作文课说起五年级语文教案 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