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起跑线幼教网学习网小学语文教学苏教版语文烟台的海:《烟台的海》教学谈

烟台的海:《烟台的海》教学谈

03-15 23:52:31  浏览次数:492次  栏目:苏教版语文
标签:苏教版六年级语文,苏教版小学语文古诗, 烟台的海:《烟台的海》教学谈,http://www.qpx6.com

  
  三亚落日中专有一个小节介绍三亚的热带风情,为后面的落日的美妙绝伦作了很好的铺垫。烟台的海也有一个小节介绍烟台的地理情况,只不过更加得简洁明了,因为它准确地抓住了烟台的海“独特”的最根本原因——北面临海。这一点可以让学生们观察一下中国地图,就会发现,中国的海岸线的基本走向是从东北到西南。大海绝大多数情况是在中国大陆的东面和南面。而烟台由于处于胶东半岛的北部,才使得城市的北部面对大海。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这里不妨讲一个关于烟台地名的来历故事:明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为防倭寇(一般指日本海盗)侵扰,当地军民于临海北山上设狼烟墩台,也称“烽火台”。发现敌情后,昼(白天)则升烟,夜则举火,为报警信号,故简称烟台。烟台市也因此而得名。
  课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总写烟台的海有其独特之处。第二部分从不同的季节具体描绘这个“独特”,是全文的核心。第三部分是对烟台的海和烟台的人的总结和赞美。
  我们重点看第二部分。大家知道一般情况下我们写一处景物,如果想按照季节的变化的顺序进行描写的话,往往喜欢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可是这一课没有采用这样的顺序,反而是从冬开始写起,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只要我们仔细阅读文章就会发现,烟台冬天的海是最“独特”的。冬天,北风呼啸。北面临海的烟台正好处于从西伯利亚寒流南下的风口上。“气势汹汹”和“掠过”一个说明了北风的风力强大,一个说明了北风风速的迅猛。风带起滔天巨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千万头”说明浪头多,“暴怒”说明风浪猛。把涌浪比作狂狮,十分得恰当。看其色——海面凝重,观其形——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阅其态——前赴后继,锲而不舍,溅起巨浪,听其声——雷鸣般的轰响,度其势——掀翻数百斤重的石凳,需要多大的力量,景象实在是“蔚为壮观”。以上是写景,下面人物登场,借机抒情。人们“纷纷”“顶着寒风”“不顾”浪花打湿衣服,甚至可能冒着生命的危险跑到岸边和巨浪“拍照留念”,由此可见人们不怕严寒、无所畏惧的豪迈之情。
  冬天的海像暴怒的狮子,到了春天海水又变成了“顽皮的孩子”。海水的颜色也发生了变化——由凝重变得轻盈。性情也由暴怒变成了嬉笑。就连海水的动作也发生着变化。冬天的“扑”气势汹汹,而春天的“扑”却成了顽皮可爱。春天的人们也发生着变化。春天是播种的季节。
  夏天的变化也不少。首先是风向的改变,风从南面吹来了。由于胶东半岛崇山峻岭的阻拦过滤,北面临海的烟台没有其他沿海城市的潮湿和闷热。海水也变得水平如镜了,像是一个恬静温柔的少女。这和前文是多么强烈的对比啊。白天人们观赏海上日出,美景如斯,使人“如痴如醉”。晚上万家灯火,游人纳凉细语。夏天是浪漫的。
  秋天的变化更明显。秋高气爽。海水格外湛蓝,天空格外明朗。秋天的人们是忙碌的,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冬春夏都有对海的比喻,唯有秋,文章中虽然没有明确的点明,但是联系上下文,我们不难发现,秋天的海更像是一位忙碌的渔民。
  冬的凝重,春的轻盈,夏的浪漫,秋的充实和忙碌,构成了烟台的海,组成了烟台的人,立起了烟台的魂。
  文章的最后是对全文的总结和概括。说它是画,因为它确实四季景色秀美,色彩斑斓;说它是背景,因为它从春到冬都很好地服务于主体的烟台人,是烟台人文化生活的依托;说它是一座壮丽的舞台,因为它为烟台人的生存、发展和创造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www.qpx6.com

,烟台的海:《烟台的海》教学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