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到语文、数学、英语以及校本课程等八个门类学科,共有九名教师分别代表教研组展示了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风采,使教研组各位教师能够在活动中通过同伴之间的平等交流、思维碰撞、观点交锋,实现智慧提升,专业发展,从而使课堂有质量,学生有收获。④阶段性课题研究汇报活动,即课题研究的每一个阶段都要举办的大型教育科研活动:如教学节活动、专题研讨会活动等等。这种活动的内容主要有专题介绍(阶段总结)、课堂比武、阅读节展示、文艺演出等。如:2008年3月——4月,我校举行了首届“精卫杯”教学节活动,要求各教研组围绕我校开始启动的总课题《小学各学科课程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分学科进行子课题研究,并通过不同的形式在教学节中展示研究的成果。在这次教学节中有各年级语、数,科学、艺、体、英语等学科的献课,也有老师们教学设计和教育叙事交流,内容丰富、充实。老师们也通过教学节活动大力挖掘课堂教学中教学策略与方法的有效性因素,大胆尝试课本与实践相结合,课堂与生活相融合的教研探讨,有效地推动了课题的深入发展。我校也多次承办区级课题现场研究会,2008年4月学校成功举办了区级数学课题学习交流会,数学教研组长石志刚就我校的数学课题研究情况在会上做了交流、发言,并向与会同行们展示课题研究资料与成果。同时,科学课题、信息课题区级研讨会也相继在我校召开,这一系列的成绩更是真正展现我校扎实的课题研究过程和实验力度的最好说明。
学校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了给师生提供发展的舞台,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让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从而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我校本着“给学生最适合的教育,让孩子最快乐地成长”的办学理念,围绕学校总课题的研究内容,通过举办各种活动推进课题的研究进程,同时也为学生提供成长和发展的舞台。2007年11月,学校成功举办了首届“精卫展翅”体育节活动,我校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活力与体育才华,在体育节所营造的节日氛围中真正享受到了体育的精彩和乐趣。2008年5月,学校隆重举行了“国学经典古韵东山”第四届阅读节。通过经典诵读,让学生品味了国学的魅力,通过精彩纷呈的年级特色展示,让学生享受了艺术的熏陶和教育。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力地推动了我校校本科研工作的和谐发展。
3、过程检查
教学是小学教育科研的“土壤”,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措施只有扎根于这一“土壤”中,才能“开花、结果”。因此,在认真抓好实验课题的组织、研讨、交流及阶段成果总结的同时,我校重视教育科研与教学研究的有机结合,促使课题研究走向科研化,管理规范化。如:我校在课题研究管理中,突出进行课题研究过程检查,设计了“课题实验教师个人档案表”、“实验手记”等表格,通过表格的填写和检查强调教师在备课、上课两个环节中要落实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情况,从而促使教师根据课题研究要求改革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探索和研究符合课题研究要求的教与学的方式。此外,还设计了“实验过程记录表”,通过课题研究过程性活动的记录、检查,如理论学习、开研究课、交流备课笔记、互相听课、召开小型研讨会等,及时掌握课题研究的进展,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
4、阶段总结
阶段总结是课题研究过程性管理的关键性环节。抓好阶段性成果的管理工作,能准确地掌握研究的进展情况,及时调整下一阶段的研究进程,同时为课题研究最终的成果鉴定、成果总结和成果推行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学校要重视做好课题研究阶段总结工作。在每一阶段总结中,要由实验教师、课题组进行总结,再由教科室、学校进行总结,先进行小专题、子课题总结,再进行总课题总结。此外,学校还组织开展了“优秀课题研究论文评选”、“优秀课题研究案例评选”等活动,调动教师进行阶段总结的积极性,提高阶段总结的质量。
5、资料积累
课题最终研究成果是在研究过程中对事实资料进行分析综合而推理总结出来的,因此搜集整理的事实资料是否真实、准确,将直接影响到成果的信度、效度。可以说,做好资料的积累、整理工作是获得研究成果的前提。因此,我校重视课题研究过程性资料的积累工作,专门邀请了区教研室专家杨老师为我校的教研组长就课题资料的整理作了专题指导,引导老师们要认真收集课题研究的申报立项、计划、总结、活动记载、检查评估、典型教案(课例)、效果测查、学生个案、阶段成果等资料,
按计划性资料、基础性资料、过程性资料、专题性资料、效果性资料、总结性资料的资料类别进行整理,在资料整理时要求各教研组力求做到规范与精细,并实行专人、专橱保管。
六、成果总结
有了坚实的资料积累做基础,总结科研成果就好办了。如果是实验,一定要写出实验报告;其它的科学研究,要写出科研报告。实验报告或科研总结,都要邀请专家评价、论证,然后才能结题。科研取得的成果与经验,应当重视推广工作。在推广工作中,应采取“态度要积极,工作要扎实”的方针。所谓“态度要积极”,就是要以积极的态度创造条件,做好推广工作;所谓“工作要扎实”,就是要以科学的态度,求实的精神去推广经验。如我校数学课题《情景创设的有效性研究》实验,就由点逐渐推广到面,在各学科中进行课程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
由于我校一直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陆续有课题结题并获奖。学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加强课题成果推广活动,促进已有课题成果的转化工作,进一步提高了广大教师的课题研究水平,学校也产生了深刻的变化,主要是:
一是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学校被评为湖北省中小学综合实力五十强校,湖北省教育科研五十强校,宜昌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单位,“宜昌市示范学校”、“宜昌市名校”等荣誉称号,并连续五年被评为区教育科研先进单位。课题成果“学校课程——三峡文化的研究与实验”被省教育厅评为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电教成果一等奖。省级课题“在小学数学体验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然开放性教学”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三个课题成功结题。西陵区教育局在我校先后召开了学校课程开发、教研组建设和特色办校等十多场学术研讨现场会。
二是学校领导与教师的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近几年来,在学校领导中,有一人被评为省级骨干教师、两名市级学科带头人。在教师中,有4人被评为区级骨干教师,我校青年教师赵渝峰、石志刚、谢红云、彭静、钟萍等老师分别在国家、省、市、区教育教学比赛中脱颖而出,成为具有较大影响的名师。
三是教师素质的提高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有了明显变化。近年来,我校学生在参加各级各类的竞赛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时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等也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经验交流 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