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起跑线幼教网幼教文章早期教育感觉统合教育海恩斯科普课程

海恩斯科普课程

03-14 16:50:22  浏览次数:841次  栏目:感觉统合教育
标签:感觉统合训练,什么是感觉统合, 海恩斯科普课程,http://www.qpx6.com
    Haiensikepu kecheng
    海恩/斯科普课程(High/Scope curriculum)
    由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戴维·韦卡特(D.Weikart)创立的海恩/斯科普教育研究机构研制。它与凯米课程一起,被称为最有影响的皮亚杰式早期教育方案。海恩/斯科普学前教育方案最先源于韦卡特对处境不利儿童的干预计划。其基本目的是帮助这些儿童在未来的学校学习中获得成功,因而它是一个认知中心的课程。在30年的发展历程中,海恩/斯科普课程也在不断得到充实、修正和完善。今天,它已不再局限于处境不利的儿童。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我们坚决反对把本方案视为一种狭隘的皮亚杰主义课程。我们把它视为一个教育方法的一般框架,强调在其中由儿童和成人共同进行问题解决和决策的制定。”也许是因为这种强调,该方案被称为皮亚杰式课程中最重视教师作用的一种。海恩/斯科普学前课程方案最大的特点是以主动学习为核心,围绕发展所必需的一系列“关键经验”创设学习环境,引发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从而支持儿童的学习。
    正在课程目标上,海恩/斯科普课程初期的目的在于有效地促使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为今后的学习成功奠定基础;后期则强调以儿童的主动学习为中心,促使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会性的协调发展,培养主动的学习者。在这里,主动学习不仅是一个教学策略,而且是目标本身。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海恩/斯科普课程方案的设计者确定了10类58条“关键经验”,如:创造性的象征、分类、语言与文字、数概念、时间关系、空间关系、音乐、运动。值得一提的是,“关键经验”不是特定教学活动的“莱单”,而是实现教育目标的“营养”。对教师而言,它是一种“提示物”,指明应努力促使儿童获得的学习经验,同时也为教师观察、支持儿童学习、为儿童计划活动、评价早期教育实践的有效性提供了指南。另一方面,“关键经验”是儿童通过适合自己的多种活动获得的。这些活动既可以由教师来组织,也可以由儿童自发开展。
    在课程的内容上,海恩/斯科普课程主要是围绕“关键经验”所提供的各种类型的活动。在具体的课程内容、活动类型方面,海恩/斯科普采用了“开放教育”的做法,实现关键经验的各类活动往往是以各个“兴趣区”或“活动区”为中介开展的。教师有意识地将关键经验物化为活动材料和活动情境,儿童在活动区中充分地与材料、环境、他人互动,以获得学习与发展。
    在课程的组织和实施上,海恩/斯科普课程同样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安排。10类58条“关键经验”被包含在由材料和情境所能引发和支持的多种多样的活动中,每一条关键经验都会在多种活动中反复出现。
    在课程的评价上,海恩/斯科普课程十分注重对儿童发展的评估,认为它是课程的起点。对儿童发展水平的评估不是通过考试或者智力测验,而是全面的情境评估。目的不是给儿童打分,而是了解、分析他们当前的发展水平,并以此为依据指导下一步的工作。其评估包括一系列的工作:观察儿童,对引人注意的行为和表现做记录,与孩子交谈。在每天的教师工作会上讨论观察的结果,分析记录。海恩/斯科普有自己的一套儿童评估工具——C0R。这是一个全面的评估工具,包括主动性、社会交往能力、创造性表征、音乐与运动、语言与文字、数理逻辑等6方面的内容。这6方面与海恩/斯科普的发展目标是一致的。通过这种情景性评估,教师能深刻认识孩子的发展状况,能更好地与家长交流,更为重要的是,据此制定进—步的课程计划,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从而有效地促进儿童的发展。
    与凯米课程相比,海恩/斯科普课程的特点在于:①以结构化了的“关键经验”作为建构课程的框架;②通过环境进行教育;③在强调幼儿的主动学习的同时,突出了教师的指导作用;④重视语言在幼儿思维活动中的作用;⑤方案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海恩斯科普课程
《海恩斯科普课程》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