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起跑线幼教网学习网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课堂实录《草原》课堂实录

《草原》课堂实录

03-15 15:33:24  浏览次数:515次  栏目:小学语文课堂实录
标签:一年级语文课堂实录,五年级语文课堂实录, 《草原》课堂实录,http://www.qpx6.com
  师:最后再提一个,谁觉得你的问题最重要呢?
  生:文章第一小节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www.qpx6.com

R>  师:按什么顺序写的,这个问题确实重要,因为时间关系,咱们提问题就先到这儿,如果讲到最后,你心里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再研究好不好?
  生:好。
  师:现在大家打开书,谁能把写草原风光美的这一部分读出来?他读的时候,大家拿出一支笔来,一边听,一边看,一边想,手里还要一边画。画什么呢?看看作者除去写风光美以外,还写没写别的东西?把你认为不是直接写草原风光的句子勾出来,看谁勾得准,你开始读吧。
  生:“这次,我看到了草原……草原的无限乐趣。”(其间教师随机指导朗读)
  师:读得好不好?
  生:好。
  师:读得很不错,但是我要提醒你一句,注意保护嗓子。勾出不是直接写草原风光的句子来了吗?
  生:勾出来了。
  师:谁勾出来了?
  生:我勾了两句,“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还有,“这种境界……奇丽的小诗”
  师:还有没有勾出别的来?
  生:我勾了“在这境界里……无限乐趣。”
  生:我只勾了“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师:骏马和牛羊是草原上本来就有的东西,我们一会儿随课文去研究它,现在咱们就按第一位同学的发言来讨论。第一句话,他说他总想高歌一曲,以表示他的愉快,这是一句话,他要高歌。(板书“高歌”)第二句话,和它相对应的,他想干什么呀?能不能概括一下?
  生:他想吟诗。
  师:怎么样吟诗?
  生:低吟。
  师:对,(在“高歌”下写“低吟”)大家看这两种情调一样不一样?
  生:不一样。
  师:什么叫高歌?
  生:就是放开声音,不拘束地唱歌。
  师:放声歌唱,那么低吟呢?
  生:就是声音很小地吟诗。
  师:来低吟一首小诗。这首小诗是什么样的小诗啊?
  生:是奇丽的小诗。
  师:什么叫奇丽?
  生:奇特而美丽。
  师:他为什么要吟这么一首小诗呢?
  生:因为他想……表现草原很美丽。
  师:你该这么说,因为草原是奇特而美丽的,所以他吟的这首诗也是奇特而美丽的,是不是?
  生:是。
  师:好,(指板书“高歌”与“低吟”)这是两个什么句子?
  生:两个相反的。
  师:两个相反的,他要表达的情感是相反的,但是我问的是这两句是什么句子?
  生:抒情的句子。
  师:对,是作者抒发感情的句子,我现在要提一个很难的问题,作者先是想高歌一曲,后来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这种截然不同的情感,为什么会产生?如果把两这个抒情的句子,调换一下位置,我们先让他“低吟”,后来他越看草原越高兴,然后“高歌”行不行?不要急着举手,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你们一边思考这个问题,一边好好默读课文。怎么读呢,我告诉你们一个方法。“高歌”和“低吟”都是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内心有什么情感就会用相应的方式来表达,那么内心的情感又是怎样产生的呢?是受了外界的影响。你们可以这样思考:作者看到了什么,使他产生了这种情感,而要用这种方式来表达?最后你再做一个结论。这两句能不能调换,听懂没有?
  生:听懂了。
  师:自己先看,有了一点心得以后,可以互相讨论。开始。
  (学生开始读课文,教师不时指导一些学生)
  师:现在咱们可以畅所欲言,也可以互相辩论驳斥。
  生:我觉得这两句不能调换。因为一开头写高歌,是第一次看到草原,非常兴奋。所以想高歌一曲。第二句是他看到了非常优美的景色,觉得很舒服,所以想低吟一首奇特的小诗。好像在回味一样。这里就给前面作了一个总结,所以我觉得不能调换。
  师:不错,说得很不错。
  生:我也是觉得这两个句子不能调换。因为在前面作者呼吸了清新的空气,看到了草原明朗的天空,产生了兴奋的心情,所以想高歌一曲。然后又看见了一碧千里并不茫茫的草原,看见了小丘和羊群,进一步产生了赞美的心情。所以他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所以我觉得这两句不能调换位置。
  师:请坐。你讲。
  生:我也觉得这两句不能调换。如果把后面的换到前面去,那就是先看到绿色,最后才觉得空气的清新。这样读起来就不太通顺了。
  师:她的发言有个特点,用了“假设”的方法。如果怎样怎样,就会怎样怎样,所以怎样怎样。发言很有特点。
  生:我还是觉得这两句不能调换。因为这里写作者是第一次到草原。他非常兴奋,就想高歌一曲,而第二句是写作者又看到了小丘和羊群。他不想破坏这美好的景象,就想低吟一首小诗。
  师:谁还有更新的见解?
  生:我还是觉得这两句不能调换。因为有时我们看见新的比较美好的东西的时候,总是先“啊!多美啊!”这么一种激动的心情;然后慢慢地端详这个东西,就会越来越喜欢它。就由激动的心情变为喜欢了。所以这两句是不能调换的。而且作者先进入了草原,看到了这样明朗的天空,呼吸到清新的空气,所以比较激动。而后面的感情,就慢慢地被这种景象深深地陶醉了,感情就不是刚才那么激烈了,而是柔和了。有很多词语都表示了作者的这种感情。
  师:她说得好不好?
  生:好。
  师:她引用了课文上的一些具体词语,说得很有道理,而且点得很准。有一个缺点,她只引用了课文的词语,如果她能够有声有色地朗读,把她认为作者当时是什么心情,把那种情感读出来,就可以省好多话,同学们也明白了确实是这样,你能这么做吗?
  生:能。
  师:那就再重说一次,试一试。
  生:我认为这两句是不能调换的,下面我把这一段的几个例子读给大家听一下,大家就可以体会到作者的心情了。(读)“在天底下……轻轻流入云际。”前面作者是非常激动的,然而,他看见了这种景色,深深地陶醉了。所以就由激动的心情,变为了陶醉的心情。
  师:她忘了说两个很重要的结论。因为前面很激动,所以要高歌;后面因为陶醉了,所以要低吟。谁还有补充?
  生:我给她补充,她所找的心情激动的句子不对头,应该是(读)“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这是作者初到草原所看到的景象。他是很兴奋,觉得新鲜,所以才觉得激动,才想高歌一曲。而后面慢慢地陶醉在这种景色里,又惊叹又舒服,所以不想再像前面那样高歌。而是想低吟一首小诗。
  师:你说的也很对,但是你说人家读错了是不对的。她没有读前面的兴奋的句子,只读了后面陶醉的句子。你刚才是给她补读了前面兴奋的句子。你们两个加起来,答案就很完整了。咱们最后归纳一下,大家看看课文的一开始(读)“这次,我看到了草原……天空是那么明朗。”你们说他现在看到的是草原的什么?
  生:是草原总的景象。
  师:对了,(板书“整体”)他看到了草原的整体。按照刚才你们的想法,草原的整体给人一种什么感受?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生:作者感到非常兴奋与激动。
  师:草原的整体的特点是什么?
  生:我觉得是一望无际,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师:对,是一望无际的,(在板书“整体”后写“开阔”)也就是说,作者现在的心情是激动的、豪放的,是不是?(再写“豪放”。到此,板书为:“整体—开阔—豪放—高歌”)他是这么一种情感,所以他要高歌。在豪放的心情当中,他想坐下低吟一首小诗可能不可能?
  生:不可能。
  师:咱们下一堂课接着研究好不好,下课。
  第二课时第一部分
  师:大家觉得研究这些问题有意思没有?
  生:有。
  师:那咱们接着研究。再来考虑这个(指板书“低吟”)咱们归纳一下,谁再把后面的好好读一次,读到什么情感呢?他先看到草原的整体,后来看到草原的什么?
  生:后来看到草原的部分。
  师:草原的细部,看得非常细,对不对?
  生:对。
  师:(在“整体”下写“细部”)他深入到草原的细部去看了,那么他的情感还是豪放的吗?
  生:不是。
  师:那是什么呢?刚才有同学说作者陶醉了,才要低吟,非常正确。(在“豪放”下写“沉醉”)已经沉醉了,那么什么样的景色能够使他沉醉呢?
  生:是柔美的景色。
  师:对了。(在板书“开阔”下写“柔美”,这时板书为:细部——柔美——沉醉——低吟)说得非常好,你能不能把草原的柔美读出来,把作者那种沉醉的情感读出来?谁能完成这个任务?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草原》课堂实录
《《草原》课堂实录》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