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有着怎样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近代教育,起始于英语教育。
1840 年鸦片战争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资本主义(柏杨语)。与洋人交涉,令有识之士认识到振兴中华,必须学习西洋文明。学习西洋文明,必先精通英语,正所谓“盖无论何种科学,均须熟娴文法,方能窥其精奥”。
遗憾地是,即使 1840 年鸦片战争失利,仍有不少人自负地认为,英语不仅无用,甚至有害。直至 1895 年甲午战争惨败,《马关条约》的屈辱,才激起国人的图强之心,扭转了部分国人对英语的看法。很多人既保持对母语的尊重与热爱,又认同并积极学习英语,这在洋务派知识分子中间,表现得尤为突出。
作为清政府外语人才培养的正式机构,同文馆在 1862 年 6 月 11 日挂牌成立(外景如图)。
我们为什么要学英语
同文馆开课之初,仅有学生 10 人,只学英语。一年后,又增设了法文馆、俄文馆、德文馆等等。又过了六年,同文馆增设化学、医学、生理、天文、物理、国际法等等学科。至此,同文馆渐渐呈现西方文理学院的雏形。
1902 年,光绪帝将同文馆归入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即今天的北京大学。从那时起,中国教育挥一挥衣袖,告别科举,告别经史子集,走向洋人的声光化电。
一年后的 1903 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中学堂以上各学堂必勤学洋文。今日时势不通洋文者,于交涉、游历、游学无不窒碍。故中学堂以上各学堂必全勤习洋文,而大学堂尤必深通洋文而后其用乃为最大”。由此可见,我国大、中学校普遍开设外语课的年代,以 1903 年为起点。
150 年过去了,同文馆的木质门额,如今珍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门额之上,醒目的“天下同文”四个大字,令人感慨万千。中国在近代化道路上艰难跋涉的步履,令人感伤。百年前的中国,与当今的中国,都必须自己救自己。关于自救之路,1923 年担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蒋梦麟(1886-1964),有一段精彩的描述:
“我们吃过(洋人)炮弹的苦头,因此也就对炮弹发生兴趣……我们从研究炮弹而研究到机械发明,机械发明而导致政治改革;由于政治改革的需要,我们开始研究政治伦理……一步步我们离炮弹越来越远了,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可以说离炮弹越来越近了。”
(www.qpx6.com)
,专家:中国近代教育 起始于英语教育五年级英语学习辅导 更新
五年级英语学习辅导 推荐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