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起跑线幼教网幼教文章幼儿园教案幼儿园中班教案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民间艺术活动(元宵节) 中班

民间艺术活动(元宵节) 中班

03-22 15:21:50  浏览次数:657次  栏目: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
标签:幼儿园中班教案,幼儿园中班优秀教案, 民间艺术活动(元宵节) 中班,http://www.qpx6.com
3、 教师示范折法。
6、 引导

幼儿学习折叠、绘画和翻动纸面的方法。
7、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能力差的幼儿折叠出小房子的形状。
活动延伸
组织幼儿用做好的作品进行游戏。


活动十:
民间食品制做——元宵 
活动形式:小组
活动目标
1、通过制做元宵,使幼儿了解民间饮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培养幼儿的劳动能力和劳动习惯。 
活动准备:
元宵粉、和好的元宵面、馅、面板、电饭锅等。
活动过程 :
1、 出示实物认知。让幼儿说出名称,说一说元宵是怎么做的,什么节吃元宵,吃起来什么感觉。
2、 示范讲解。出示元宵粉、和好的元宵面、馅让幼儿认知。示范元宵皮的做法,示范包元宵,告诉幼儿馅要适量,口要捏紧,团圆是用力要均匀。
3、 幼儿学做元宵,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帮助幼儿解决操作中遇到的困难。
4、 分组煮元宵。
5、 鼓励做的好的幼儿。
活动延伸:
1、 回家给家人讲讲自己在幼儿园学做元宵的情景。
2、 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元宵。
活动十一:
民俗活动——舞龙

活动形式:小组

活动目标:1、体验与老师、小朋友一起参与活动的乐趣。
          2、培养幼儿上、下肢动作的协调能力及与同伴的协作能力。
活动背景:同前
活动准备:1、知识:知道“元宵节”的风俗习惯。


民间艺术活动《元宵节》 中班

2、物质:制作好的龙、自制的小高跷、红绸子、音乐磁带、录音机、各种打击乐器若干。
活动进程:
一、导入
    幼儿按兴趣自愿选择其中的一个小组:舞龙队、高跷队、秧歌队、锣鼓队。二、展开
    1、教师分组进行指导,分别引导各组幼儿进行思考:
    怎样让龙舞起来?踩高跷怎样才能保证安全?怎样扭秧歌更喜庆一些?敲锣打鼓用什么节奏呢?
    2、各组幼儿分别进行练习,相互指导,相互合作,比一比看哪一组配合的好。
    3、请配合好的一组幼儿上前为大家进行展示,并讲一讲合作经验。
    4、各组幼儿进一步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结束
    四个小组的幼儿配合音乐按顺序出场,进行集体展示。
 活动十二:
民俗文化——赏花灯、猜灯谜
活动内容:   语言活动——赏花灯、猜灯谜
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了解赏花灯、猜灯谜是元宵节的风俗习惯之一,感受过节的愉悦心情。
          2、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描述自己的花灯,并

讲述一个谜语。
          3、发展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
活动背景: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孩子们纷纷跟着大人前去公园参观灯会。
活动准备:1、物质--每人准备一盏花灯,上面贴有一则谜语。小奖品若干。
          2、知识--有过过节的生活体验。
活动进程:
一、导入
    开门见山引入主题:正月十五闹花灯,赏灯猜谜就是我们元宵节的风俗习惯之一。
&nbs

www.qpx6.comp;   二、展开
    1、赏灯活动。
   (1)幼儿相互欣赏各自的花灯,教师引导幼儿用连贯的语言介绍自己花灯的形状、颜色、名称及特别之处等等。
   (2)请几名介绍有特色的幼儿给大家介绍自己的花灯。
    2、猜谜活动。
   (1)教师将幼儿分成两组,A组持有花灯和奖品,并给B组幼儿念谜语,B组来猜灯谜,猜中了即得到奖品。教师讲清玩法后,幼儿自愿展开游戏。(根据时间进行交换)
   (2)集体讲述自己猜谜的情况:谁猜中了我的灯谜?我自己猜中了几个灯谜?
   (3)集体将难猜的灯谜找出来,大家一起猜,或带回家请爸爸妈妈帮助猜。
    三、结束
    将A组和B组得到的奖品比一比,看哪队胜利了?
鼓励幼儿将自己猜到的谜语回家说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来猜一猜。
八、主题预设网与生成网

  —— 在主题探究中教师预设的内容
           在主题探究中

幼儿发现和生成的内容
           在主题探究中教师引导幼儿生成的新的内容

九、主题探究活动评价与反思
  元宵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每年新年后幼儿与老师共庆的第一个节日。为了热热闹闹地过元宵,我安排了画花笼、做花笼、玩花灯、猜灯谜、吃元宵等活动。
    活动前,我与聊起了春节和元宵节。他们对元宵节的活动还是很了解的:做汤圆、吃汤圆、拉兔子灯、猜谜等等。谈话后,我就布置了需要幼儿配合的任务:准备糖盒、烟盒等小盒子,以便于制作的需要。由于几天前幼儿就知道了教学内容,所以他们也回家仔细观察各种灯笼的外形特征,为制作做了知识准备。在制作时,他们做出了各不相同的灯笼:有大红灯笼、有鱼灯、兔灯、龙灯、应有尽有。虽然他们的作品不是很精细,但却充满了童趣,是孩子积极参与活动的一种最好表现。
  教育的内容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节日民俗我们教育重要的内容来源。陶行之先生曾说:“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的主张。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生活教育”理论更显示出它强大的生命力,不仅仅是实现观念转变的依据,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纲要》中一直强调要尊重孩子的直接经验,直接交流,这也是尊重孩子的一个表现:尊重孩子的需要。我们选择的教学内容要接近幼儿的实际生活,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灿烂、悠久的文明历史、文化、民间节日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十、主题探究活动资料超市    
知识资料    
1、元宵节的由来:[一]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民间有几种有趣的传说: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就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类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
过了好久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挂起红灯笼、点爆竹、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兵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就禀告天帝不用下凡放火了。人们就这样保住了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的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元宵节的由来:[二]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

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 "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我国民间有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民间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民间艺术活动(元宵节) 中班
《民间艺术活动(元宵节) 中班》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