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学习折叠、绘画和翻动纸面的方法。
活动十:
民间食品制做——元宵
活动形式:小组
活动目标
1、通过制做元宵,使幼儿了解民间饮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培养幼儿的劳动能力和劳动习惯。
活动准备:
元宵粉、和好的元宵面、馅、面板、电饭锅等。
活动过程 :
1、 出示实物认知。让幼儿说出名称,说一说元宵是怎么做的,什么节吃元宵,吃起来什么感觉。
2、 示范讲解。出示元宵粉、和好的元宵面、馅让幼儿认知。示范元宵皮的做法,示范包元宵,告诉幼儿馅要适量,口要捏紧,团圆是用力要均匀。
3、 幼儿学做元宵,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帮助幼儿解决操作中遇到的困难。
4、 分组煮元宵。
5、 鼓励做的好的幼儿。
活动延伸:
1、 回家给家人讲讲自己在幼儿园学做元宵的情景。
2、 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元宵。
活动十一:
民俗活动——舞龙
活动形式:小组
活动目标:1、体验与老师、小朋友一起参与活动的乐趣。
2、培养幼儿上、下肢动作的协调能力及与同伴的协作能力。
活动背景:同前
活动准备:1、知识:知道“元宵节”的风俗习惯。
讲述一个谜语。
—— 在主题探究中教师预设的内容
在主题探究中
幼儿发现和生成的内容
九、主题探究活动评价与反思
元宵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每年新年后幼儿与老师共庆的第一个节日。为了热热闹闹地过元宵,我安排了画花笼、做花笼、玩花灯、猜灯谜、吃元宵等活动。
活动前,我与聊起了春节和元宵节。他们对元宵节的活动还是很了解的:做汤圆、吃汤圆、拉兔子灯、猜谜等等。谈话后,我就布置了需要幼儿配合的任务:准备糖盒、烟盒等小盒子,以便于制作的需要。由于几天前幼儿就知道了教学内容,所以他们也回家仔细观察各种灯笼的外形特征,为制作做了知识准备。在制作时,他们做出了各不相同的灯笼:有大红灯笼、有鱼灯、兔灯、龙灯、应有尽有。虽然他们的作品不是很精细,但却充满了童趣,是孩子积极参与活动的一种最好表现。
教育的内容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节日民俗我们教育重要的内容来源。陶行之先生曾说:“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的主张。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生活教育”理论更显示出它强大的生命力,不仅仅是实现观念转变的依据,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纲要》中一直强调要尊重孩子的直接经验,直接交流,这也是尊重孩子的一个表现:尊重孩子的需要。我们选择的教学内容要接近幼儿的实际生活,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灿烂、悠久的文明历史、文化、民间节日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十、主题探究活动资料超市
知识资料
1、元宵节的由来:[一]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民间有几种有趣的传说: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就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类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
过了好久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挂起红灯笼、点爆竹、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兵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就禀告天帝不用下凡放火了。人们就这样保住了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的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元宵节的由来:[二]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
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相关分类
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 更新
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 推荐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