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在探究过程中要注意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注意搜集第一手资料,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与做统计图表的方法。老师要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组织好探究后期的研讨,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
教学《谁流得更快一些》时,付盈老师也听了我的课。她认为在教学过程中,预期目标大部分达到了,以学生探究为核心,学生大胆进行猜想以及设计实验,自己学会制定实验计划,知道本课的重点就是设计公平的实验。然而设想往往会比现实来得高,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以下这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一、材料出示过早
当学生在讨论设计实验的时候,我出示了三个问题:怎样比赛?需要什么材料?怎样才公平?当第一个学生回答实验的设计时,回答得非常到位。我还针对他们的这个实验,出示了他们提到的材料塑料板。没有想到,塑料板的一出现,引起了学生想做实验的兴趣,大家都不愿设想其他的方法。导致全班10个组有9个组都采用了这种方法来设计和验证实验。后来在《比较水的多少》的时候也有设计实验,我就听学生说,不马上出示实验器材,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学生的实验方法是琳琅满目。
二、没有听懂学生的意思,否定学生的想法
学生在讨论实验公平性的时候,出现了争论,有学生认为,水、食用油和洗洁精这三者在进行比谁流得快的时候,只要起点一样,终点不需要。有的学生认为终点还是需要的。其实认为不需要终点的学生他们的意思是,当比赛的板竖起来的一刹那就已经有了比赛的结果。而我当时就比较赞同需要终点的那些学生,所以马上就问不需要终点的那些学生:“如果这个实验给你一秒钟行不行?”学生说:“不行。”后来我就马上否定了不需要终点的建议。其实不需要终点也有道理,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我也发现了其实设定终点也是可有可无。
三、实验汇报不具体
实验完成后,照例是实验汇报,这是检验每组学生的实验结果。这节课我在实验汇报的时候采用的是每组都汇报,第一组的学生汇报是这样的:“我们组采用……方法对水……进行了比较,比较的结果是水最快,洗洁精最慢。”后面的小组站起来回答都是:“我们和第一组的结果是一样的。”这个时候,我没有继续进行询问,其实还可以让学生具体描述三种液体流动的现象,比如:“快速流下、缓慢、黏黏的、流不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科学语言表达能力。
科学教学反思 更新
科学教学反思 推荐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