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起跑线幼教网学习网小学数学教学数学说课评课《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说课稿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说课稿

10-20 04:40:20  浏览次数:538次  栏目:数学说课评课
标签:小学数学说课稿格式,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说课稿,http://www.qpx6.com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3单元《加与减(一)》中的内容。
  本课时的内容是在整十数加减法、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基础上安排的。教材先提供了小兔子拔萝卜的情境,从中引出问题:“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让学生自己列式计算,并说出计算过程。教材中提供了四种计算方法(并非让学生全部掌握,学生还可以有别的方法)。在学了加法计算之后,让学生试着计算:“小白兔比小黑兔少拔了多少个萝卜?”以促使学生从加法计算迁移到减法计算上去。这是新教材与旧教材的最大不同。
  学生分析
  学生已有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知识作为基础,有一小部分学生在上学前已对竖式有简单的了解。对于看图编故事和从图中提出问题,前面的学习中已有过练习。这些都是本节课学生学习的前提条件。
  设计理念
  在本节课中,力图体现出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从被动接受学习变为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学习。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自己想办法解决,并能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合作完成;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教学目标
  1.自己探索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2.从加法计算方法迁移得出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老师这儿有一幅画,谁能用一个好听的故事把它讲给大家听?
  生:森林里住着小兔一家人。有一天,兔哥哥出去玩,忽然看见一片萝卜地,这儿全是它喜欢吃的萝卜。它赶紧跑回家叫来妹妹,一起拔萝卜。兔哥哥一下拔了36个萝卜,兔妹妹拔了23个萝卜。
  (师生掌声起,该生很高兴,甜甜地笑了。)
  【在这个环节中,力图创设一种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讨论。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A:我知道了兔哥哥拔得多,兔妹妹拔得少。
  师: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生A:为什么兔哥哥拔得多,兔妹妹拔得少?
  师:谁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生B:因为兔哥哥大,兔妹妹小。
  生C:因为兔哥哥长得壮,比兔妹妹力气大。
  师:(对生A)他们的回答,你满意吗?
  生A笑着点点头。
  生D:为什么兔哥哥不把自己的萝卜分给妹妹一些呢?
  生E:兔哥哥长得高,吃得多;兔妹妹小,吃得少。两个人的萝卜刚够自己吃。</PGN0109.TXT/PGN>
  生F:它们两个是一家人,拿回家后一起吃。
  生G:我想知道,兔哥哥和兔妹妹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
  生H:兔哥哥比兔妹妹多拔了多少个?
  生I:兔妹妹比兔哥哥少拔了多少个?
  (教师将生G、生H、生I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在这一环节,让学生看懂图中的意思,再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问题从生活中来。同时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更乐于自己解决。】
  三、探索加法的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提出了好多问题,有的咱们已经解决了,这儿还有三个问题(指黑板),咱们来解决“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的问题。怎样列算式呢?
  生:36+23=?(有的学生已报出结果。)
  师:算出结果的同学想一想自己是怎么算出来的。其他同学自己想办法计算36+23的结果,可以用小棒、算盘、练习本等。
  (学生动手探究,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引导、帮助。)
  学生汇报自己的计算方法:
  生A:我是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我在左边摆3捆零6根,就是36,在右边摆2捆零3根,就是23。然后数一数,一共5捆零9根,就知道36+23=59。
  生B:我是拨计数器算的。我先在十位上拨了3个珠子,在个位拨6个珠子是36,再在十位上拨2个珠子,在个位上拨3个珠子,一看是59。
  生C:我是用口算得出的,6+3=9,30+20=50,50+9=59。
  生D:我也是用口算得出的,36+3=39,39+20=59。
  生E:我也是用口算得出的,36+20=56,56+3=59。
  生F:我是用竖式计算的(边列竖式边说),先写一个加数36,再写第二个加数23,并把加号写在第二个加数的左边,写好后在下面画一条横线,再计

www.qpx6.com

:30+20=50,6+3=9,答案也是59。
  师:很好。在列竖式时一定要注意,两个加数中个位的两个数上下要对齐,十位上的两个数也要对齐。然后再计算:个位上6+3=9,把9也写在个位上,和上面对齐,十位上3个10加2个10是5个10,5写在十位上,和上面对齐。
  师:以上四种方法:摆小棒、拨计数器、口算、列竖式,你认为哪种最简单?
  生A:我认为列竖式简单。
  生B:我认为口算简单。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自己探索计算36+23的方法,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结论的形成过程,发展了学生的思维。算法多样化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又注意了算法的优化,使学生从比较中选择更简便的方法。学生还根据自己的实际灵活处理,在口算与竖式中任选一种。】
  四、探究类推减法的计算方法。
  师:刚才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一个问题,后面还有两个问题,同学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四个人共同去解决。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并讨论解决问题。
  小组长汇报:
  组A:我们解决第一个问题,兔哥哥比兔妹妹多拔了多少个萝卜,我们的算式是36-23=13。
  师:你们是怎样计算36-23的?
  组A:我们用口算,6-3=3,30-20=10,10+3=13。
  组B:我们列竖式(边写边说),先写第一个数36,再写第二个数23,6-3=3,3-2=1。
  师:是3-2=1吗?
  生:是3个10减2个10等于1个10。
  组3:我们解决第二个问题,算式也是36-23=13。也用口算,30-20=10,6-3=3,10+3=13。【在学生已探索出加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学生很容易由加法类推到减法,由此培养学生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同时让学生自主选择,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再一次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五、总结。
  师:在这节课中,你们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
  生A:我认为自己表现得很好。
  师:哪一点表现得很好?
  生A:老师提的问题我认真思考,还积极发言了,而且我讲的故事很好。
  生B:我认为自己表现得还可以,我也积极发言了。
  生C:我认为自己表现得不好,我把36+23算错了。
  师:同学们也可以评价一下别人。
  学生踊跃发言,都很注意发现其他学生的长处。
  师:在这节课中,有好多同学都表现得好,他们认真思考,积极发言,而且把小组活动组织得很好。大部分同学也都能好好地去学习,个别同学没积极思考,老师希望你下一节课有所进步。
  【本环节教师将自己评、他人评,评自己、评别人和教师评、学生评结合起来,让学生对自己整节课的表现有一个回顾和反思。】
  课后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比较满意的是:
  1.学生兴趣浓,积极性高,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好。
  本节课先以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将学生带入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不再只是听,而是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动起来,一节课完全顺其自然地进行,学生并没有刻意调整自己注意力的举动,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知识,思考了问题。整节课都围绕学生来进行,学生是课堂的中心,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他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争着抢着回答问题,充分体现了“我要学”的强烈愿望。
  2.本节课打破了学科界线,关注了学生的发展。
  现在的学科理念是:学科本身并不是核心内容,它们只是一种促进学生发展的媒介。本节课中学生看图编故事、从图中提问、对于问题的回答、交流自己的计算过程、课后对表现的评价,全是关注学生的发展,这已不能简单地将它仅仅划入数学学科的范畴。
  3.本节课让学生自己经历、体验知识、结论形成的过程,自己去探索方法,并从课堂上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由此可以看出本节课并不只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同样也关注过程和方法、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