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课改以后,小学的自然课成为科学课。在校领导的安排下我成了一名科学教师。自从走上科学教育的讲台,我通过学习、钻研和使用教材,确实感受到了他的可爱和不足。下面简单谈谈我的感受:
一、教材在编排上注重科学探究,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在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法,还是学习过程。教材非常注重以科学探究为主,在四年级下册教材中涉及了“物质的状态”、“有趣的变化”单元。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观察、体验、游戏等各种活动,引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并想办法验证假设,分析实验数据获得科学结论的能力。如《雨的形成》、《让瘪乒乓球鼓起来》、《盐到哪里去了》都很注重独立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学习,而《固体、液体和气体》、《冰、水和水蒸气》、《盐到哪里去了》注重天平、酒精灯、量筒、量杯、漏斗、过漏等实验器材的使用。这就体现了体验式学习和接受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
二、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学生更爱科学
科学教材的最大特点是活动数量多,活动类型全,活动可操作性强,而且每个活动都有明确的目标,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得到培养。如在四年级下册教材中涉及了50多个活动。其中还有10多个拓展活动。学生非常喜欢参加这些活动。活动类型全,如“搜集天气资料”、“调查农业机械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养小鸡”“种茄子”、“发布天气消息”等等。学生在这些不同类型的活动中扮演着不同角色,极大丰富了学生们学习生活;活动可操作性强。四年级下册书中“水的三态变化”、“蒸发”、“小水珠从哪里来”、“固体、液体和气体热胀冷缩”、“混合”、“分离”、“混合的变化”、“燃烧”、“生锈”等等都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寻找材料,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学生非常喜欢。
三、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
在设计活动时,教材注意到跨学科学习,鼓励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中,综合运用从语文、数学、艺术等学科中学到的语言表达、写作、简单计算、绘画、审美等能力。同时,为了面向世界,帮助学生意识到英语的重要,对单元名称及课文中一些重要的科学名词标注英文。
四、面临的困难多、问题多
科学课虽然有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着学生,但自从当了科学教师之后,面临着许多困难,许多问题,还有许多心烦的事情。第一个问题就是领导、同事、家长和学生不重视科学课,他们认为科学课是副科,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在学校语、数、外是第一世界,音、体、美是第二世界,科学课仅处于第三世界。第二个问题是农村学校的条件差,设备简陋,器材缺乏,简直是要什么没什么,学校给的除了一本教材、一本教参外什么也没有,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时教学生,一看整本书除了少量的文字以外,大多是图片;有时只能望着教材兴叹,不知如何下手等等。
五、教学内容多,容量大,带的年级多
一般情况下,一个学期在18-22周左右,而每册教材都安排在18-25课之多,50多个活动,但每周仅仅安排两节课。大容量的教学任务很难完成,并且每课活动内容太多,顾了这个年级,顾不了那个年级。
科学教学反思 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