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起跑线幼教网学习网小学美音体教学小学音乐教案新人音版(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第一册音乐全册教案

新人音版(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第一册音乐全册教案

03-16 19:24:19  浏览次数:304次  栏目:小学音乐教案
标签: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 新人音版(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第一册音乐全册教案,http://www.qpx6.com
  课时安排:
  三课时(第三课时)
  教学重(难)点:
  1.低年级学生对乐曲的聆听以感受为主,认真听辨,说出自己对乐曲所描绘的内容及音乐情绪的感受.
  2.随着乐曲做动作,用动作感受节拍。注意学生节拍感的培养
  教具准备: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音乐律动,结合情绪做自己喜欢的动作,注意节奏感
  聆听《星光圆舞曲》
  1.初听乐曲,感受乐曲的情绪。感受钢琴的音色。
  2.说出乐器的名称,边听音乐边用手指敲击节拍。
  3.随着音乐用动作表示出三拍子的感受。
  二、编创活动:
  (一)音的长短
  1.音的长短是本课的知识点。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感受理解音的长短。
  2.用比较的方法说出瀑布流水与房檐滴水哪个长,哪个短。
  3.用打击乐器敲击,说出哪个声音长,哪个声音短。
  4.将学生分成小组,对课本上的思考题进行讨论,并且用笔在纸上画出长短线条。
  (二)听辨强弱的游戏:走走跳跳
  活动方法:
  1.学生围成一个圆圈,教师手持鼓站在圆圈中,教师敲鼓,学生走和跳,鼓声强时跳,鼓声弱时走。
  2.教师击鼓速度可慢些,强弱要分明,教师可四音为一组,如:
  (强)××××;(弱)××××;便于学生反映在动作上。
  3.还可以让学生随教师的击鼓声转方向,鼓声强时顺时针走,鼓声弱时逆时针走。
  4.教师可发动学生献计献策,怎样活动更有趣。让学生动脑参与到编创活动中。
  三、课堂小结:
  小结教学内容及学习的情况。
  第九课《游戏》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音版第一册第九课《游戏》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捉迷藏》,演唱《火车开啦》、《躲猫猫》等音乐活动,表达自己童年生活幸福欢乐的情绪。
  2.学习用欢快活泼的情绪,轻巧的声音清晰、准确地演唱歌曲。并通过歌曲的有关游戏,养成听音乐做动作的习惯。
  3.能结合自己的感受填写节奏,并能整齐地读出三声部节奏。
  教材分析:
  1、歌曲《火车开了》
  这是一首大调式的歌曲,一段体,它由四个乐句组成,全曲的节奏简单、明快,旋律多为级进,流畅上口。歌曲一开始就采用了火车开动时“咔嚓咔嚓”声响的象声词,第二句又采用了完全重复的手法;第三乐句在高音区进行,配以舒展的节奏,与前面的乐句形成对比,好像火车在迅疾地飞驰,也表现了火车司机开动火车的自豪感;最后一乐句是大调式主三和弦的分解进行。
  这首歌曲的节奏鲜明,适合做开火车的游戏。低年级学生在游戏中感受“”的节奏和歌曲活泼的情绪,潜移默化地受到音乐的熏陶。初步唱会歌曲可结合开火车的游戏,在做动作的过程中掌握歌曲。
  2、管弦乐《火车波尔卡》
  《火车波尔卡》又译为《快速波尔卡》、《剪彩波尔卡》,这是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爱德华?施特劳斯(1835-1916)的早期管弦乐作品之一(Op.45)。是为庆祝一家铁路公司通车典礼而创作的。
  爱德华?施特劳斯于1835年出生在维也纳,是奥地利作曲家老约翰?施特劳斯的三个儿子中最小的一个。在这个音乐世家里耳濡目染,从小就喜爱上音乐,是一个多产的作曲家,有近三百首音乐作品,1916年逝世于维也纳。终年81岁。
  这首《火车波尔卡》采用写实的手法,对蒸汽机车启动、加速、行进、到站,作了细致的描绘。降B大调、3/4,快板,复三部曲式。
  乐曲洋溢着欢乐的气氛,感染着每一位听众。本曲和所作《不煞车波尔卡》与其兄约翰?施特劳斯、约瑟夫?施特劳斯所作的《游览列车波尔卡》和《休假旅行波尔卡》具有相同的性质,是具有一定描绘性色彩的乐曲。
  通过欣赏这首乐曲,让学生感受音乐所描绘的火车的鲜明形象和欢快的音乐情绪,想必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3、钢琴曲《捉迷藏》
  钢琴曲《捉迷藏》是作曲家丁善德1953年所作的《儿童组曲》中的一首。丁善德(1911-1995)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江苏昆山人。他早年曾广泛接触民间音乐,1928年入上海音专,先后学习琵琶、钢琴演奏,后师从黄自学习作曲,毕业后从事音乐教育工作。1947年赴法国巴黎音乐院深造,师从布朗热、奥涅格等大师。1949年回国后,一直在上

www.qpx6.com

音乐学院任教。他曾任作曲系主任、副院长和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等职。他创作的乐曲结构严谨,手法新颖细腻,追求民族风格与现代创作技法的统一。他的代表作有《新中国交响组曲》、《长征交响曲》、《交响序曲》以及钢琴组曲《儿童组曲》、《春之旅》、《新疆舞曲》第一、二号等。
  钢琴组曲《儿童组曲》,由描绘儿童生活的五组画面构成:郊游、扑蝶、跳绳、捉迷藏、节日舞蹈等,形象地描绘出儿童天真活泼的禀性和幸福美好的生活。作者通过标题,用故事情节将乐曲贯穿起来,塑造了生动的艺术形象,给人以完美的艺术感受。我们在课本中只选用了《捉迷藏》这段音乐。
  乐曲《捉迷藏》通过对儿童所喜爱的游戏“捉迷藏”的描绘,塑造了孩子们机智灵活的音乐形象。乐曲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音乐材料简洁,乐曲的力度时强时弱,乐曲的速度时快时慢,演奏的音区时高时低,好似小朋友们捉迷藏时,时隐时现,躲躲藏藏、追逐、逗趣的情景:
  第二段的音乐舒展,共同音反复被强调,描写了孩子们在捉迷藏时摸索、推测,从犹疑到确定的情景:
  后段为再现段,乐曲由弱至强,不断向高音区模进,在热烈欢快的情绪中结束。让学生在这首乐曲中再一次感受钢琴的音色,感受乐曲所描绘的孩子们生动、活泼捉迷藏,嬉戏、玩耍的情景。
  4.歌曲《躲猫猫》
  《躲猫猫》是一首贵州苗族儿歌。这是苗族儿童在小溪边、村落旁、山林里、岩洞中玩捉迷藏(躲猫猫)游戏时边唱边玩的童谣。2/4拍,徵调式,单乐段歌曲。歌曲的节奏平稳,乐思朴素,音域仅有五度,音乐主题是一个级进与小跳相结合的动机:
  给人以活泼、伶俐的感觉,好像苗族儿童轻盈、灵巧的身姿。第3小节属音的出现,使曲调在色彩上有了变化,尤其在第6小节,旋律停顿在属音上,使歌曲产生强烈的动感,然后以连环式的手法采用第三句为第四句头的手法回到主音上结束了小曲。整个曲调洗炼、活泼,单一中有变化,变化中有统一,朴素而不失丰满,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苗族民歌多用“商”、“徵”调式,旋律多是建筑在缺“角”的四声音阶上,乐汇朴素,节奏平稳,音程跳动不大是其鲜明的特点。《躲猫猫》这首歌所表现的天真活泼的特点与之完全不同,有着鲜明的儿童特点,也是一直被苗族儿童所喜爱的主要原因。我们把它选为游戏歌,让学生接触少数民族音乐游戏,拓宽学生的视野。
  学生分析:
  我校一年级大部分学生生性好动、好问、好奇,他们有着极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表现欲望,但是自控能力弱,因此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多种体验与游戏活动,使他们的各种能力在游戏中得到发挥和提高。
  设计理念:
  根据《音乐新课标》的精神,在教学中着重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对所用教材进行大胆处理,构建了一个开放的充满生机的课堂。主要体现了以下的教育理念:
  1、引入“体验性学习”的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手、眼、脑各器官功能,感受建筑给人们带来的美好享受(从艺术与生活两方面来感受)。
  2、体现“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的教学理念: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音乐学习活动过程及结果的评价;
  教学安排:
  二课时
  教学意图:
  以“游戏”为主线,以编、唱、跳、演为手段进行教学。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节奏卡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火车开了》
  2、聆听《火车波尔卡》
  3、编创与活动:a、开火车的游戏
  b、编创节奏
  教学目标:
  1、学习用欢快活泼的情绪,轻巧的声音清晰、准确地演唱歌曲。并通过歌曲的有关游戏,养成听音乐做动作的习惯。
  2.能结合自己的感受填写节奏,并能整齐地读出三声部节奏。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节奏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听《火车开了》音乐拍手做律动:
  二、歌曲教学:
  第一步:听《火车开了》的录音,感受歌曲情绪。
  师:你坐过火车吗?你能描述一下火车的样子吗?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新人音版(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第一册音乐全册教案
《新人音版(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第一册音乐全册教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