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起跑线幼教网学习网小学美音体教学小学音乐教案新人音版(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第一册音乐全册教案

新人音版(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第一册音乐全册教案

03-16 19:24:19  浏览次数:304次  栏目:小学音乐教案
标签: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 新人音版(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第一册音乐全册教案,http://www.qpx6.com
  2.复听时还可以随着音乐模仿野蜂飞舞的动作,体会音乐表现野蜂飞舞忽上忽下、声音时强时弱的特点。
  3、用模唱的方法学会歌曲《小蜻蜓》。
  4、指导学生演唱歌曲时,唱得柔和、抒情。注意唱足每个音的时值,更好地体现歌曲的抒情性。(“捕”,读音为bǔ)
  5、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小蜻蜓飞来飞去捕蚊忙的情景,从而让学生懂得爱护蜻蜓,保护益虫的道理。
  6、注意提示学生说出小蜻蜓的身体特征,学会歌曲后,参考动作或自编动作表演《小蜻蜓》。教师应鼓励学生自编动作,并选择创编好的动作,全体同学一齐做。使学生有信心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善于动脑编创,激发学生的创编热情。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组织教学。
  二、复习《小青蛙找家》
  三、表演《小蜻蜓》
  1、导入:小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那么你们知道还有谁也是庄稼的好朋友呀?(小蜻蜓)是啊,今天小蜻蜓也来跟我们做朋友了,你们听。
  2、初听范唱,听着这首歌曲,你好像看见了什么?
  3、学生自由发言。
  4、你喜欢小蜻蜓吗?从歌曲中的哪一句听出你喜欢小蜻蜓?
  5、根据学生的回答,逐句学唱。特别注意最后一句。
  6、表演小蜻蜓,边唱边表演。
  7、加上碰铃伴奏,再唱歌曲。
  四、聆听器乐曲《野蜂飞舞》
  1、导入:其实呀,除了小青蛙,小蜻蜓,还有很多小动物也是庄稼的好朋友,小蜜蜂就是其中的一个。
  2、初听乐曲。边听边想,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3、听后交流:如果给你一支笔,你会画什么样的线条呀?
  4、再听:边听边用身体语言表现小蜜蜂飞行的样子。
  五、小结:
  我们认识了那么多的小动物,它们都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它们呀?是啊,让我们都成为它们的好朋友,因为有了它们,我们的世界才会更加美好。
  六、听音乐出教室,师生再见。
  第八课小小音乐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听《号手与鼓手》。
  2.表演《法国号》。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号手与鼓手》,感受分辨不同乐器的音色、节拍。初步感受分辨音乐的不同情绪。
  2.学习用甜美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法国号》,用动作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教材分析:
  1.管弦乐《号手与鼓手》
  《号手与鼓手》选自法国作曲家比捷的《儿童游戏小组曲》,这首管弦乐组曲作于1871年,是根据四手联弹钢琴曲《儿童游戏》(共12曲)中的五首小曲改编而成。《号手与鼓手》是五首小曲中的第一曲,又叫《喇叭与铜鼓》为进行曲,c小调,4/4拍。表现了孩子们打着铜鼓、吹着喇叭列队行进的可爱神态。学生通过这首小曲,感受乐曲明朗的进行曲风格,感受并想像音乐中描绘的号手和鼓手。
  2.歌曲《法国号》
  《法国号》是一首法国莱茵河民歌,3/4拍,大调式,复乐段结构。歌曲节奏平稳,旋律采用重复的手法构成以具有推动性的大跳音程起句,并由级进平稳的旋律接下去,弹性与抒情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最后一句完全改变了前面句法的进行方式,改用跳进音程波浪式旋律,从属七和弦的分解进行到主和弦完满地结束了全曲。
  译词很有儿童特点,采用自问自答形式,用夸赞口吻炫耀自己“会唱歌”的法国号。歌曲简单、易学,适合低年级学生学习与表演。
  课时安排:
  三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重(难)点:
  1.低年级学生对乐曲的聆听以感受为主,认真听辨,说出自己对乐曲所描绘的内容及音乐情绪

www.qpx6.com

感受.
  2.随着乐曲做动作,用动作感受节拍。注意学生节拍感的培养
  教具准备: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律动,注意节奏的准确,用动作表现出欢快、活泼的情绪。
  聆听《号手与鼓手》:
  1.完整初听乐曲,听到喇叭声音举手表示。
  2.复听乐曲徒手做打鼓和吹喇叭的动作。
  3.分组表演。
  二、表演:《法国号》——用听唱法学习
  1.用模唱法学习歌曲《法国号》。
  2.演唱时声音干净而富有弹性。“嗡巴巴”第一个字“嗡”,要唱得强,似号声,“巴”要唱得轻巧,“谁在唱歌”要唱得连贯,用连、断的对比表现这首歌。
  3.边唱边用手半握拳状在桌子上击出强弱。第一拍用空心拳击桌面为强,第二、三拍用手指点击桌面为弱。
  4.学生自编动作表演歌曲。
  三、课堂小结:
  小结教学内容及学习的情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听《会跳舞的洋娃娃》
  2.表演《布娃娃弹琴》、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会跳舞的洋娃娃》,感受分辨钢琴、小提琴不同乐器的音色、节拍。初步感受分辨音乐的不同情绪。
  2.学习用甜美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布娃娃弹琴》,用动作感受音乐的强弱规律。
  教材分析:
  1.小提琴曲《会跳舞的洋娃娃》
  《会跳舞的洋娃娃》的产生有着不平常的经历,它出自两位作曲家的手,匈牙利作曲家波尔蒂尼和奥地利小提琴家克莱斯勒。是一首有浓郁的儿童情趣的钢琴小品,乐曲是三部曲式,D大调,3/8拍,快板。
  2.歌曲《布娃娃弹琴》
  《布娃娃弹琴》是一首优美抒情的三拍子儿童歌曲,由四个乐句构成一段体,五声调式。乐曲中仅使用了五个音,因为采用了重复、变化重复的手法,使人感到更有儿童趣味。曲中四分休止符的巧妙运用,既描绘了“叮咚”的琴声,又使歌曲充满了活力。配之级进的旋律,舒展的节奏,刻画了布娃娃弹琴的可爱形象。
  课时安排:
  三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重(难)点:
  1.低年级学生对乐曲的聆听以感受为主,认真听辨,说出自己对乐曲所描绘的内容及音乐情绪的感受.
  2.随着乐曲做动作,用动作感受节拍。注意学生节拍感的培养
  教具准备: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律动,注意节奏的准确,用动作表现出欢快、活泼的情绪。
  聆听小提琴曲《会跳舞的洋娃娃》:
  1.完整聆听乐曲,感受乐曲的情绪。
  2.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乐曲的洋娃娃怎样跳舞,请你用动作表现出来。
  3.复听乐曲,一部分同学随着音乐做动作。用手半握拳敲击节拍。一部分学生可随着音乐用手指按图谱划动,感受乐曲的快慢。
  二、表演:《布娃娃弹琴》——用听唱法学习
  1.听录音初步感受歌曲。
  2.听教师范唱,学生跟着歌声击拍。
  3.四小节一句跟着老师的琴声学唱歌曲。歌中两处一字多音要唱准,“叮叮咚”要唱得轻快。
  4.注意学生歌唱的速度,稍慢但不要拖拉,使歌曲演唱达到优美抒情的效果。
  5.可选择碰钟敲击每小节的第一拍为歌曲伴奏。
  三、课堂小结:
  小结教学内容及学习的情况。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听《星光圆舞曲》
  2.编创与活动:走走跳跳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星光圆舞曲》、感受分辨钢琴的音色、节拍。初步感受分辨音乐的不同情绪。
  2.能结合自己生活中的经验探索感知音的长短。
  教材分析:
  1.钢琴曲《星光圆舞曲》
  《星光圆舞曲》是美国作曲家布雷纳德创作的,G大调,3/8拍,进行曲速度,结构为变奏曲式。孩子们通过这首乐曲,感受钢琴的音色及乐曲音乐情绪的变化。
  2.编创活动:
  (一)音的长短
  1.音的长短是本课的知识点。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感受理解音的长短。
  2.用比较的方法说出瀑布流水与房檐滴水哪个长,哪个短。
  3.用打击乐器敲击,说出哪个声音长,哪个声音短。
  4.将学生分成小组,对课本上的思考题进行讨论,并且用笔在纸上画出长短线条。
  (二)听辨强弱的游戏:走走跳跳
  活动方法:
  1.学生围成一个圆圈,教师手持鼓站在圆圈中,教师敲鼓,学生走和跳,鼓声强时跳,鼓声弱时走。
  2.教师击鼓速度可慢些,强弱要分明,教师可四音为一组,如:
  (强)×

www.qpx6.com

××;(弱)××××;便于学生反映在动作上。
  3.还可以让学生随教师的击鼓声转方向,鼓声强时顺时针走,鼓声弱时逆时针走。
  4.教师可发动学生献计献策,怎样活动更有趣。让学生动脑参与到编创活动中。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新人音版(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第一册音乐全册教案
《新人音版(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第一册音乐全册教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