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起跑线幼教网父母学堂健康保健医疗常识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形成原因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形成原因

11-15 21:33:20  浏览次数:116次  栏目:医疗常识
标签:医疗知识,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形成原因,http://www.qpx6.com

  再生障碍性贫血一般病程缓长,进行性加重,常伴有出血倾向和难以控制的感染。血液学变化呈正色素性贫血,全血细胞减少,而外周血液不显骨髓在生反应,网织红细胞反而减少。骨髓液脂肪滴增多,骨髓三系细胞均明显减少,仅淋巴细胞比例增高。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形成原因一般有如下几种——

  1.结核:除呈现呼吸困难,咳嗽,支气管肺炎以及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外,病畜逐渐消瘦,骨髓造血机能受抑制,呈现再生障碍性贫血。

  2.鼻疽:病畜逐渐消瘦,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根据各型鼻疽的特征性症状,鼻疽菌素试验和补体结合反应阳性等可鉴别。

  3.砷中毒:有接触含砷农药(三氯化二砷等)的生活史,常在误食含砷农药数小时起病。主征是重剧的胃肠道症状和神经症状,如重剧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发生,视力障碍、共济失调等慢性病例,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血液变化。肝、肾砷含量超过10-15ppm可供确症参考。

  4.汞中毒:慢性汞中毒,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有接触有机汞农药的生活史。出现持续性腹泻、共济失调等胃肠道和神经症状。肾汞增高,驱汞治疗显效。

  5.氯霉素中毒:有长时间应用氯霉素尤其是超量应用的病史。首先是抑制红细胞生成,而后骨髓其他细胞系也受抑制,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

  6.磺胺中毒:磺胺中毒也可以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根据长期应用磺胺制剂的病史,可以鉴别。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形成原因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形成原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