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早期阅读的本质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伍新春认为,识字绝不是阅读,记忆、通读也并不必然导致理解。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教授周兢提出,识字和阅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能够识字的人并不一定是个好的阅读者,过分强调早期识字可能导致阅读困难:其一是一味地强调早期识字,很可能忽略了学前儿童的口语学习良机,也严重影响了他们获取书面阅读新策略的能力;其二是早期识字将儿童阅读的注意力主要引到识字方面,使他们一拿起书本就联系到枯燥、机械、乏味的认字经验,最终导致他们厌烦阅读,缺乏阅读兴趣和动机。 周兢认为,一个熟练的阅读者具有三个方面的技能:(1)认读文字—通过语音和字形规则的联结来认读对应的文字的能力;(2)理解语意—运用已有知识、口语词汇和综合认知策略来理解文字意义的能力;(3)流畅阅读—能够流利地认读文字,从而理解阅读内容并保持阅读的趣味性。
阅读是人类素质的生产过程,从哲学人类学的观点来看,阅读的生产性质对人类的自下而上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通过阅读,儿童的知识经验扩充了,这是自我在量度上的增加;儿童的认识改变了,这是自我在本质上的提高;儿童的思想情感升华了,这是自我在价值上的飞跃;儿童的方法技术迁移了,这是自我在能力上历练。
儿童阅读教育的重点不是读、写多少字和词,而是营造多元的阅读环境,帮助儿童在人生的最初阶段学会阅读,掌握自主阅读的基本技能,让儿童在愉快而具有创意的学习中积累丰富的阅读经验,成为成功的自主阅读者。
家园共育 更新
家园共育 推荐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