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知识点:
1.读读记记“含糊、尖锐、僻静、恐怖、粗暴、制服、宪兵、魔鬼、肥胖、苦刑、残暴、匪徒、拘留、窝头、姥爷”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一.检查预习:
1.课文主要内容: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听写: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 _____
3.给下面的多音字组词。
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眼光 的力量 的态度 的问题 地跳动 地回答 的脸 地讲 的吼声 的匪徒 的枪声
二.自主学习(一):
1.默读课文,理清写作顺序和课文结构
画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想一想, “我”回忆了父亲的哪些事情?
除开头外,文章是按、、、的时间顺序来叙述的。
2.品词析句,感悟“革命者”形象: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重点读读描写李大钊的语句,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勾画出来,然后做简单批注。
(1)被捕前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在严重的局势下,同志和亲人劝李大钊离开北京,但他_________________当时李大钊同志是北京党组织的负责人,他把革命工作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他完全明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表现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2)被捕时
“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不慌不忙”“就”看出李大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没有什么”,联系上下文,父亲整理并烧书籍文件,已经不可能有什么秘密会落入敌人手中,从这段话中看出李大钊在危险关头依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们夺下了父亲的手枪,把父亲全身搜了一遍。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这段描写了敌人的____________和李大钊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比着写的。表现了李大钊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3)法庭上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父亲虽_____________,但依旧____________。“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敌人_______________,“平静”说明李大钊___________________,“慈祥”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_____________。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面对亲人的哭喊,李大钊只是__________,没有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为什么会这样?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他对于_____________。正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李大钊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能够______________;正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不但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______________,而且也不因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相反地,他用_______________影响亲人,使他们________________。
三 、自主学习(二)
1.自学习题:引导学生体会对比描写的作用。
文中“被捕前”“被捕时”两部分内容,均采用了对比描写的手法,你发现了吗?例如,父亲整理书籍、文件时对我的提问所表现出的______________与平时的_______形成对比;面对敌人,“我”的_________与父亲的__________形成对比。这些对比描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1)仔细阅读课文的开头和最后三个自然段,想想它们之间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课文的开头和最后三个自然段是____________写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还有不少地方是前后照应的,写出与下列句子相照应的句子:
a. “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照应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四月六日的早晨,妹妹换上了新夹衣,母亲带着她到儿童娱乐场散步了。”
照应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照应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我蹲在旁边,看到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照应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照应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些句子前后照应,使人读了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拓展阅读
尝百草
红军走进草地深处,缺粮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了。为了战胜饥饿,为了胜利地走出草地,党组织号召,尝百草!
茫茫草地,野草遍地,毒草丛生。要尝出一种能吃的野草,往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轻者中毒,重者死亡。红军战士张思德尝草的时候。总是抢在前头。见到一种草,总是先尝一尝。
有一回,部队来到一片水草茂盛的沼泽旁宿营。一个小战士来到一片水塘旁,忽然高兴地叫起来:“野萝卜!野萝卜!”张思德过来一看,果然离水塘不远的地方长着一种像野萝卜的野草。小战士兴冲冲地跑过去,拔起一颗就往嘴里送。张思德赶上去,一把夺过来,先放到自己嘴里。不一会,张思德感到头昏脑胀,全身无力,肚子一阵绞痛,他急忙对身边的小战士说:“这草有毒!快,快……”没等把话说完,他就栽倒了。失去知觉半个小时以后,张思德才慢慢睁开眼睛,轻声对蹲在身边的小战士说:“不要管我,快去告诉其它同志。”
有人从营部找来了解药给张思德服用 他一边喝着水 一边说 不要紧 这不 又认识了一种草 他的声音很低 说完又闭上了眼睛
第二天,张思德头脑清醒了,但是是身体还很虚弱。首长和同志们都劝他再休息休息,但是,他打起精神又跟同志们一起去“尝百草”了。
1、给多音字组词。
2、给第四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3、用“ ”画出短文中张思德说的话。
4、概括出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五.拓展练笔
1. 1927年的春天,在局势越来越紧张的时候,李大钊同志每天早出晚归地在干什么?被捕后,他在狱中又是如何与敌人斗争的?这些内容文章中没有写到。请你结合查阅的资料,借鉴“前后照应”的写法,任选一个空白进行补充。
2.读写结合,发展技能。
运用前后照应的写法,写一篇写人的短文,要求通过一个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
3.利用清明前后祭扫烈士墓,结合本文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练笔提纲:
读《十六年前的回忆有感》
一.文章主要内容。
二.联系革命先烈事例,体会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三.表达决心,继承革命先烈遗志,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努力。
,六年级语文练习题:十六年前的回忆六年级语文试题 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