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一分耕耘 一分收获——读《伤仲永》有》作文由学生作文网站整理推荐:希望能让大家收益!
一分耕耘 一分收获
——读《伤仲永》有感
江门市实验中学七(2)班 梁韵灵
王安石笔下的《伤仲永》的确让我“伤”了好一段时间。
《伤仲永》讲述的是金溪县人方仲永,世代务农。方仲永5岁时,还不认得笔墨纸砚,一天忽然哭闹着索要这些东西。他父亲很奇怪,就向近邻借来给他。方仲永马上写下了4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诗被乡里一位读书人拿去阅读。从此以后,旁人只要指定某一物作诗题,方仲永就能挥笔立就,诗的文字技巧及意境都达到一定水平。乡里人对此感到好奇,并渐渐对他的父亲也礼待起来,有的还施舍钱财给他作诗。方仲永的父亲觉得这是件有利可图的事,就每天携带仲永向乡里人到处讨钱,不让他进校学习……后来,“他已天才泯灭,同普通人没有什么两样了”。故事的结果让我沉思了许久。
这个故事正好应了那句“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这篇文言文让我联想到爱因斯坦,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小时候总被人嘲笑为笨蛋,但经过他自己不懈的努力以及他对科学的热爱,终于成为一名众所皆知的科学家。
不学习,怎么能成功?天下哪有免费的午餐呢?正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付出了才有成功的机会。
这个世界并无生而知之者,人与人之间总是会有差异的,但只要勤奋、刻苦地学习,我们也能将差距填上,一个人即使有很高的天赋,但如果不努力学习,就很难取得成就。
方仲永最后成了一个平庸的人,这,并不能全怪他,若不是他那唯利是图的父亲和那些听闻仲永盛名就拼命吹捧的人,也许仲永的结局不会那么“伤”。
用另一种角度去看,天才儿童是上天送给人类的礼物,是一种极为稀缺的资源,在人群中仅占不到1%。人们常说,“物以稀为贵”,然而,面对天才儿童时,我们是否珍爱了这种稀缺资源?仲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你们造就了天才,也亲手毁了他,这能怪谁呢?
王安石在文章的最后批道:“今夫不受之天,固众,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意为:现在一般说来天分不高的人自然是很多的,如果再不加以教育培养,恐怕会连一个平常人都不如吧?
再厉害的天才不接受后天的教育,同样会成为普通人,更何况是我们这些没有天资的人?努力学习吧!天才出自勤奋,相信皇天不负有心人,只要刻苦学习,总有一天,我们离“天才”就不远了!
相关分类
读后感 更新
读后感 推荐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