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起跑线幼教网学习网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辅导六年级语文辅导六年级语文教案《祖父的园子》课堂实录

《祖父的园子》课堂实录

11-15 21:39:55  浏览次数:696次  栏目:六年级语文教案
标签:六年级语文教案大全, 《祖父的园子》课堂实录,http://www.qpx6.com

  师:请看我在黑板上写一个名字——(板书:萧红)。你们说这个人与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萧红是《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的作者。
  师:你能不能换一种说法,但意思一样。
  生:《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是萧红写的。
  师:老师有个习惯,当看到一篇好文章的时候,就会去关注这篇文章是谁写的。《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是萧红写的,这是一个值得记住的名字。
  师:请再看我写——(板书:《呼兰河传》),这是一本书,所以蒋老师加了书名号,这本书与我们今天学的课文又有什么关系呢?
  生:《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是《呼兰河传》这本书里的一个片段。
  生:《祖父的园子》选自《呼兰河传》这本书。
  师:蒋老师要写的第三个词是——(板书:回忆)。你们能说说“回忆”的意思吗?
  生:“回忆”就是一个人想起以前的事。
  师:那么,你觉得这个词与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有什么关系呢?
  生:我觉得应该是萧红在《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里回忆自己以前的生活。
  师:是啊,呼兰河,很好听的一个名字,那是东北的一个小县城,那是萧红长大的地方。萧红在《呼兰河传》里,写了她小时候看到的、听到的、经历的。
  师:在《祖父的园子》这个“片段”里都回忆了什么呢?先读读这篇课文。(生自由朗读)
  师:刚才蒋老师和你们一起读这篇课文,我刚刚读完。有的同学早就读完了,请举手示意一下(有七八个学生举手),蒋老师不是要表扬你们,而是想提醒你们,你们读得偏快了,这样快地读书,你没时间停下来想,停下来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但是,也有的同学还有三段没读完呢。有吗? (有五六个人举手)蒋老师要提醒你们,你们读得太慢了。(众笑)你们以后啊,上课前应该把课文读读熟。
  师:下面,没读完课文的继续把课文读完,已经读完的,自己再选择其中几段读一读。(生读书)
  师:在这篇文章里,作者萧红都想起了什么?
  生:她想起了在园子里和祖父一起拔草。(师生板书“拔草”)
  师:在园子里,“我”和祖父一起还做了哪些事?
  生:“我”和祖父在院子里栽花。(板书“栽花”)
  生:“我”还和祖父一起铲地。(板书“铲地”)
  生:他们还一起浇菜。(板书“浇菜”)
  师:是啊,萧红想起了自己在园子里和祖父一起栽花、拔草、铲地、浇菜。除了这些做过的事,萧红还想起了她在园子里看到的许多事物,她看到了什么?
  生:她在园子里看到了蜜蜂、蝴蝶、蜻蜓、蚂蚱。
  师:蜜蜂、蝴蝶、蜻蜓、蚂蚱,四个词,八个字,大家一起跟我写一遍,写完后,你就发现这八个字之间有个共同点。
  (学生书空)
  师:除了这些小动物,园子里还有许多瓜果蔬菜呢,你发现了吗?
  生:有倭瓜、黄瓜、玉米。
  师:倭瓜你们一定看到过。
  生:我们没有。
  师:南瓜看到过吗?
  生:看到过。
  师:倭瓜就是南瓜啊。
  生:啊?(笑)
  师:来,我们再一起来整理一下。(师板书)作者萧红都想起了什么?她想起了园子里的祖父,她想起了园子里的蜜蜂、蝴蝶、蜻蜓、蚂蚱,她想起了园子里的倭瓜、黄瓜、玉米,她想起了和祖父一起在园子里栽花、拔草、铲地、浇菜。
  人:祖父
  物:蜜蜂蝴蝶蜻蜓蚂蚱倭瓜黄瓜玉米
  事:栽花拔草铲地浇莱
  二
  师:这篇文章,你说容易也容易,说难懂也难懂。萧红究竟想起了什么?请你默读课文,你会发现这里有一段话写得很特别。这个特别的句子,不是比喻句,比喻句我们读得多了,也不是排比句,排比句我们也读得不少,这个句子,特别在哪里呢?你刚读的时候,甚至都觉得它很啰唆。你找到的话,请你画下来。(生读、画)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师:是啊,这一段话,很特别,如果你掌握它的特点了,读几遍,就可以把它背下来。
  (生自由读、试背。老师隐藏一句,学生背一句,学生挑战欲望很强,气氛很热烈。最后老师指着空白的屏幕请大家一起“读”,学生“读”得不亦乐乎。)
  师:为什么我们可以这么快把这段话大致背下来呢?
  生:里面的句子是反复的,比较好记。
  师:是啊,特别的写法往往蕴含了特别的情感,萧红反反复复写,我们也来反反复复读一读。倭瓜愿意爬上架——(生接)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生接)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生接)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生接)就结一个瓜。玉米愿意长多高——(生接)就长多高,蝴蝶愿意飞到哪儿——(生接)就飞到哪儿。
  师:我们试着再读快一点。倭瓜愿意爬上架——(生接)……
  师:反过来,你们带着我读,好吗?(师生换读)
  师:特别的写法有特别的心情。读这段内容有些“重复”的话,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园子里的一切都很自由,很开心。
  生:我觉得一切都是无忧无虑的,想到哪儿就到哪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生:我觉得院子里的动物、植物生命力很旺盛。
  师:是啊,这就是特别的写法有特别的心情。读这一段话,我们感觉到园子里的一切是那样自由、快乐、温暖。其实,在这篇课文里还有一段反复结构的话,你们找找。(生默读,寻找。)
  生:我找到的是这一句——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师:再往后看,还有——
  生: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师:再往后看,还有——
  生: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
  师:是呀,这也是一段反复结构的话,我们再来反复读一读。
  师:祖父戴草帽——(生接)我也戴草帽,祖父栽花——(生接)我也栽花,祖父拔草——(生接)我也拔草,祖父铲地——(生接)我也铲地,祖父浇菜——(生接)我也浇菜。
  师:咱们节奏快一点读。祖父戴草帽——(生接)我也戴草帽,祖父栽花——(生接)我也栽花,祖父拔草——(生接)我也拔草,祖父铲地——(生接)我也铲地,祖父浇菜——(生接)我也浇菜。
  师:注意,特别的写法往往是因为有特别的心情。反复读这段话,你体会到什么心情?
  生:自由。无忧无虑。快活。高兴。
  师:是啊,对“我”来说,园子里的生活是那样快活、自由,让我们带着这份心情来读一读。
  师:祖父栽花——(生接)我就栽花,祖父拔草——(生接)我就拔草,祖父铲地——(生接)我就铲地,祖父浇菜——(生接)我就浇菜,祖父劳动——(生接)我就劳动,祖父真劳动——(生接)(迟疑)我就真劳动。
  师:“我”是在真劳动?(笑)
  生:她不是在劳动,她就是在玩。
  师:在玩,你们说得比较客气。
  生:她就是在瞎胡闹,帮倒忙。
  师:哦,她是瞎胡闹,请你读一读第4—14自然段,你从哪里看出她是在瞎胡闹呢? (生默读、寻找依据。)
  师:找到这样的例子了吗?我们不一定按文章描写的顺序来说。谁来说第一个例子。
  生:祖父在种小白菜的时候,她却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把菜种也踢飞了。
  师:换谁都心疼啊。
  生:她在铲地的时候,真的是乱勾一阵,所以把野草当谷穗留着,把谷穗当野草锄掉了。
  师:好嘛,真是帮倒忙,狗尾巴草留着,谷穗没了。(笑)
  生:她浇菜的时候根本不把水往地上浇,她把水往天空扬。
  师:典型的“人工降雨”啊。(笑)这样的事你们干过吗?
  生(部分):干过。
  师:这么说,有同感了。
  生(部分):没做过。
  师:这样的事竟然没做过,真是可惜了。我建议你们去试试。(笑)
  师:来,我们一起读一读,一起感受一下。
  生:(读)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师:还有其他的例子吗?
  生:她一会儿捉蜻蜓,一会儿捉蝴蝶。
  师:活脱脱新版的小猫钓鱼。(笑)
  师:这么多“瞎闹”中,你认为闹得最厉害的是哪一次?
  生:我认为最厉害的一次是把谷穗当野草锄掉了。因为,把谷穗除掉了,后面就没有收成了,祖父一定会很生气的。

[1] [2]  下一页

,《祖父的园子》课堂实录
《《祖父的园子》课堂实录》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