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组的第一课。本组课文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感悟伟人的成长。文章写的是少年周恩来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整节课上,学生们情绪高涨,积极地投入学习。
课后细想,记录下几点想法。
一、在阅读课文中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再现时代背景与人物形象,让学生有身临其竟之感
1、通过对“租界”的理解与当时时代背景的介绍相结合,使学生对发生在20世纪中国世纪初中国社会的状况有了所了解。为下一步理解周恩来的另人刮目相看的言行作好铺垫。
2、词语的理解与展示人物形象相结合:
⑴ 从对“不解”、“打破沙锅问到底”、“疑惑不解”这些词语的理解,展示少年周恩来从小关心国事、忧国忧民的品质来。
⑵ 从对“耀武扬威、得意扬扬、”等词语的理解,展示出当时中国社会租界这个畸形社会中折射出其代表人物洋人及巡警的畸形心态,一方面洋人凭借自己国力的强大名目张胆地欺凌中国百姓,而那些巡警竟也狐假虎威地在自己的同胞面前显示威风,真是另人作呕。
⑶ 从对“紧握拳头”“只是劝劝、哭诉、衣衫漤缕”等词语的理解,反映出当时社会背景下,受帝国主义列强和国内无能政府欺压百姓敢怒而不敢言的真实情况写照。
二、通过对文本人物神态的分析,形象再现了人物形象,有效地指导了学生入情地朗读
1、对第一部分内容中周恩来与伯父对话部分的指导,再现了伯父当时悲伤与无可奈何的神情以及少年恩来疑惑不解与刨根究底的神态,同时通过理解词语展示人物的神情,促进了学生入境入情地朗读对话。
2、同时,第二部分在理解“耀武扬威、得意扬扬、紧握拳头、只是劝劝、哭诉、衣衫漤缕”这些词语的基础上,租界里洋人、巡警以及受欺凌百姓的形象跃在纸上,非常有利于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好这一部分内容,并为理解周恩来为什么因此而受到“刺激”激发立下了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志向的原因。
三、教学环节安排环环相扣,达到教学目标水到渠成
从对课题的质疑到时代背景的介绍,到少年恩来与伯父对话的指导及学习恩来亲眼所见事件的学习,让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一直想揭开谜底: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小小少年周恩来会立下如此伟大的志向。
www.qpx6.comwww.qpx6.com分页标题#e#
而到谜底揭开时,学生也已能正确地读写理解文中的许多重点词语,并已深入地体会到周恩来一步一步烙下“中华不振”的原因,并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的思想感情。同时在学习文本过程中,学生已入情地进行了对话和课文朗读,这些教学目标已在学生“探根溯源”中实现。
四年级语文说课 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