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课题导入,渗透“道”
课题“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是一个八字成语,也是本文的中心。直接开门见山从课题导入,然后让学生初步谈谈对它的理解,是基于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准确把握。板书课题后,我先让学生读准字音,然后交流自己对这个成语的理解。学生从字面理解到深层含义的理解,形成了一个认知上的梯度。与此同时,“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的人文内涵也逐渐滋养着学生的心灵。
(二)抠词抠句,品味“道”
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间都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渗透着作者的观点意图,这就是“道”之所在。本文的“牵一发动全身”之处即“一个人如果总是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那么他不但会停止前进,还会形单影只,十分寂寞;如果他能不断找出自己的短处,不断发现与学习别人的长处,他就会飞快地进步,越来越奋发乐观。”在教学中,我首先强调这是一个长句子,要注意里边的分号,帮助学生逐步读通读顺,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然后我抓住重点词“形单影只”进行剖析,为深入理解中心作了充分的情感铺垫。接着围绕“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这一中心思想,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读书,抓住“人上有人 天外有天”、“从自身找原因”等关键词深入体验人文内涵,并适时补充课外资料,发散学生思维,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体悟“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的真谛,寓思想道德教育于语言文字的教学之中。在抠词抠句研读的过程中,使“文”“道”达到了有机的结合。
(三)感情朗读,领悟“道” www.qpx6.com分页标题#e#
朗读是传播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三分文字七分语”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在一节力求体现语文味的语文课上,琅琅书声是必不可少的。在学生层层研读“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的过程中,反复穿插重点段“一个人如果总是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那么他不但会停止前进,还会形单影只,十分寂寞;如果他能不断找出自己的短处,不断发现与学习别人的长处,他就会飞快地进步,越来越奋发乐观。”的朗读,能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读得更有感情,同时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真理的感悟,体会文中的“道”之所在,从而使学生倍受教育和感染。
总之,小学语文的每篇文章都是文道合一的。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谨记“文道统一”的原则,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将思想品德教育春风化雨,真正使学生由学文学会做人。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教学片断赏析
六年级语文教案 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