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浅言深:对交情不深的人诚恳规劝。
形影不离:像身体和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寸步不离。 难舍难分:形容双方关系极为亲密,不易分开。
情同骨肉:比喻情谊很深,如同父母兄弟。
十指连心:十个指头的感觉很灵敏,都同向心里。比喻某人和有关的人和事有极密切的关系。
3、成语的学习重在运用和积累,教材中已经帮助我们归类了,因此,我们背诵起来就方便了,并且也不会忘了。然而,靠教材中这仅有的成语是远远不够的。那么,在课外应要求学生多看课外书籍,查阅资料,了解中国的成语文化,并融之在自己的写作中。这样,中国的成语文化才得以流传。
二、、读读《三字经》
《三字经》是古时候一部流传很广、家喻户晓的启蒙读物。从内容上看,它提倡尊敬、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中,又用较长篇幅告诉了自三皇五帝到宋代的史事,还讲了许多我国历史上发奋求学、终至成才的名人故事,内容广博,非常丰富。特别是它采用三言韵语的形式,读起来琅琅上口,不信,试试看。
昔仲尼 师项橐 古圣贤 尚勤学
披蒲编 削竹简 彼无书 且知勉
——摘自《三字经》
你知道,这些句子里都讲了写谁的故事吗?告诉你吧,古时候的圣人孔子,不但勤奋好学,还能不耻下问,向神童项橐请教。我们现在的学生,要以古代圣贤为榜样,勉励自己勤学。汉代学者路温舒,曾经用蒲草编织成席,代替纸来抄写《尚书》;丞相公孙弘曾经用刀削去竹青,抄录《春秋》。他俩贫穷而无书,但好学不倦,终于功成名就。今天的读书人,书本易求易得,如果不好学,简直是贻误自己的前途。
(我们去读《三字经》):赵中令 读《鲁语》
彼既仕 学且勤
赵普在宋太祖时任中书令,他身居宰相高位,仍然勤奋读《论语》,我们这些还在念书的小学生,难道不该以此自勉吗?
如囊萤 如映雪 家虽贫 学不辍
如负薪 如挂角 身虽劳 犹苦卓
晋代人车胤幼年好学,因家中贫困,夜读无油点灯,便捉许多萤火虫用纱囊包好,悬在桌前取光读书。孙康寒夜读书无油,便到庭前映雪光而读书。二人不因贫困而废学,终成大名。现在的学生多有父母资助读书,更应该刻苦勤奋。
汉代人朱买臣家庭贫困,但他不忘读书,上山砍柴时,边走边背诵书本。隋代人李密少年好学,把未读完的《汉书》挂在牛角上,边放牧边阅读。两人勤劳而苦学,最后终成为有用之材。 www.qpx6.com分页标题#e#
练习6 第四教时 总第86教时
教学目标:
1、分析每个字的字形、笔画。
2、注意写字的章法。
3、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要一气呵成,不要涂描。
教学过程:
一、教师讲解两个汉字的书写特点
司氧
本次临写的“司”、“氧”均为右上半包围结构的字。“司”的里面部分要往左放,右上,右中,右下要多留白,以求到时候 字的重心平稳。
“氧”字着重练好横折斜钩斜这一笔画,露锋起笔,顺势向右上作横画,渐轻,在折处稍提后向右下作顿,再转势向下作背弯后回锋向上轻快挑出。
二、教师在黑板上示范书写
三、学生自由练习书写
四、教师巡回指导
五、师生交流、评价
六、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七、作业:学生练习书写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练 习 6
六年级语文教案 更新